呼和浩特城市概况

呼和浩特城市概况

ID:23119486

大小:276.0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04

呼和浩特城市概况_第1页
呼和浩特城市概况_第2页
呼和浩特城市概况_第3页
呼和浩特城市概况_第4页
呼和浩特城市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呼和浩特城市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呼和浩特城市概况(具体请详见运营市场调查表)目录城市概况2人口和民族3行政区划3发展规划4主要景点5呼和浩特教育机构概况9呼和浩特市医疗机构概况11呼和浩特市购物街区12呼和浩特市银行机构12呼和浩特市企业13呼和浩特市交通1517城市概况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她位于华北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汉唐时期,这里就是中原地区开展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大窑文化”遗址,还是战国时期的云中古城遗址,或是明清时期的召庙艺术等,都真实地记录了呼和浩特的悠久历史,显示了塞

2、外名城的古老神韵。    新中国成立后,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呼和浩特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科技兴市试点城市和北方沿边开放城市,是我国陆上、空中通往蒙古、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的重要桥梁并与之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窗口。17人口和民族2008年末,全市有常住人口258.0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33.08万人,蒙古族人口20.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6.7万人。人口出生率9.9‰,死亡率11.6‰,自然增长率-1.7‰。居住着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仑春等36个民

3、族。行政区划呼和浩特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1个旗。即玉泉区、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和武川县。  呼和浩特市 面积17271平方千米,人口258万(2008年)。  回民区 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010030。区人民政府驻新华西街。  新城区  面积700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010010。区人民政府驻成吉思汗大街。  玉泉区  面积213平方千米,人口19万。邮政编码010031。区人民政府驻昭君路   赛罕区 面积101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010020。区

4、人民政府驻巧报镇。  托克托县  面积1313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010200。县人民政府驻双河镇。   武川县  面积4885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011700。县人民政府驻可可以力更镇。  和林格尔县 面积3401平方千米,人口19万。邮政编码011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清水河县 面积2859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011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土默特左旗 面积2712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010100。旗人民政府驻察素齐镇。17  新区东河区  金桥开发区面积13.6平方千米  金川开

5、发区面积11.97平方千米  如意开发区面积6.8平方千米  金山开发区面积18平方千米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继续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加速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建设现代化首府城市为总目标,把呼和浩特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和层次品位、浓郁民族文化和草原特色、良好环境质量和适宜人居、较强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

6、动力的草原大都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改善政府公共服务,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首府,力争综合经济实力进入西部省会城市前3名、达到全国省会城市中等偏上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0美元。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财力较快增长,财政收入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60亿元,年均增长20%

7、。   城市发展。中心城市功能明显增强,与首府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框架初步形成。主城区布局得到明显调整和优化,城市建设实现“大变化”的目标。人民生活。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全面小康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生态环境17。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基本适应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和循环经济促进体系;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森林城市,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

8、”期末降低25%左右。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 社会进步。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意识全面确立,科技、教育、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