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

ID:23215869

大小:64.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05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 _第1页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 _第2页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 _第3页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 _第4页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 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的支撑,占有大量新鲜而独特的作文素材,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素材以表达我们的意图,是作文素材收集运用的最终目的,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孔子一、人物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人物事略1、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

2、: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2、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

3、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4、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

4、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5、逝者如斯夫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6、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

5、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7、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二)名家点评孟子(战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司马迁(汉):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唐玄宗(唐

6、):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朱嘉(明):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顾炎武(明、清):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志,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侩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谒夫子庙》钱穆(现):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作文素材《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一)》(..)。二、素材运用话题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材料加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

7、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