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

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

ID:23258974

大小:62.8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_第1页
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_第2页
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_第3页
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_第4页
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县级农机化培训调研建议县级农机化培训,直接为农业生产一线培训农机操作人员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机推广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县级农机培训教育基础建设,重视公益性农机技术培训,是确保我市农机化事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保证。一、我市县级农机化培训的历史与现状我市县级农机化培训始于上世纪70年代。回顾我市县级农机化培训历史,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经历了由70年代全免费培训逐渐演变成有偿服务、再到现在所谓的社会化服务。当时政府曾提出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为了这一目标,各地都先后建起了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直接向农民普及农机技术,为农业

2、生产第一线培训农机具操作、维修人员及乡镇农机站管理员等实用人才。参训农民既不要缴纳任何费用,培训期间还可以在当地生产队记工分。因此,农民都非常愿意参加培训,基本上达到了“机具未到,培训先行”的要求,对于大中型农机具几乎没有先购机后培训的现象。这为当时刚刚起步的我国农机化事业做出过重要的贡献。然而自80年代末以来,国家逐渐减少了农机培训的专项投入,为弥补事业费的不足,学校开始向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收取部分培训费,以后培训收费逐渐增加。前些年,农机培训一度成了农机部门重要的创收手段。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市县级农机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

3、。我市现有的所县级农机培训机构,除开发区新力驾驶培训学校外,全部都是全民事业单位,一直从事全市农机化培训工作。共拥有教室面积1200平方米,办公、实习、宿舍食堂等房屋设施面积2300平方米,学习训练场地面积13000平方米;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42人;拥有电教设备60余台;拥有教练车20台,交通通讯设备30余部。教学示教板、教学挂图、教学模型、解剖车、配套机具、及桌椅板凳等都设施一应俱全。年培训能力000人,多年来累计培训农机人员6万多人。二、当前我市农机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拖拉机驾驶培训数量连年减少。据统计XX年全市新训拖拉机驾驶员11

4、0人,XX年新训拖拉机驾驶员960人,比上年减少3%,XX年新训拖拉机驾驶员40人,比上年减少2%,08年数据仍在减少。我市拖拉机培训数量连年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公路村村通,汽车、三轮车占了农村运输的主导地位,部分拖拉机下岗,在岗的仅仅搞些沙、石、砖瓦等建筑材料运输;再是国家工业化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有些人自动放弃了拖拉机运输业;三是我市拖拉机保有量结构特殊,XX年统计全市拖拉机保有量19.9万台,其中手扶拖拉机18.2万台,占91%用于赶集、贩卖农副产品跑运输的手扶拖拉

5、机很少,全市不足6000台,占3%,目前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农户把手扶拖拉机当“牛”养着,专职干农活,耕田、播种、收割、拉庄稼,农忙一过机具入库。另一方面原因是自从拖拉机驾驶培训规范化以来,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大小拖拉机培训程序一个标准对待,对于手扶拖拉机来说就显得不合理。现在很多农民想学习农机技术,但因手续繁琐、培训时间长、培训费用高等因素不参加培训,这是造成我市农业机械操作者持证率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农机技术的普及严重滞后于农机具的推广,严重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这与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主旋律极不协调0因为培训要缴纳数量

6、一定的培训费,为了省钱,很多农民根本不愿意参加培训,而是先买了拖拉机,请一个师傅简单地教一两天,就开始上路了。从而形成了令管理部门头痛、安全隐患严重的“黑车非驾’’现象,偏远山区尤为严重。直到在路上被有关部门查获后才不得不交上一笔“培训费”开始办证。可此时机手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每天只想着抓收入,哪里还愿意停下机车去参加培钏?而培训部门为减少培训成本,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自然也乐意这种“缩水”式的培训。加上原来培训、考证属同一主管部门,这样的有偿培训服务自然很难到位,甚至不培训。因此,即使取得了驾驶证,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一方

7、面驾驶技术差、不懂安全操作规程,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违规违章现象经常发生。另一方面,不懂机械原理及维护保养常识,导致机车技术状况差、人为故障多、维修费用高,大大降低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与寿命。而对于从事田间作业的各种农机操作人员,由于主管部门没有任何监控手段,更是不可能让其参加培训,统统都是“自学成才”。农机培训社会化与中央惠农富农政策法规不符。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的惠农支农政策,连农民工的培训都纳入了政府补贴的“阳光工程’’,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机培训又要实行社会化。一方面是为了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国家对农

8、机购置补贴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却把农机培训推向社会,这与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主旋律极不协调,也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设立的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