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过程数学模型

轧制过程数学模型

ID:23352864

大小:552.19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07

轧制过程数学模型_第1页
轧制过程数学模型_第2页
轧制过程数学模型_第3页
轧制过程数学模型_第4页
轧制过程数学模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轧制过程数学模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轧制过程数学模型1.1轧制工艺参数模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轧钢生产过程的控制,促使轧钢生产向自动化、高速和优质方向发展。电子计算机在线控制生产过程,不仅仅只是电子计算机本身的硬件和软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控制系统和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正因为有适合轧钢生产的各种数学模型,才有可能实现电子计算机对整个轧钢生产各个环节的控制,获得高精度的产品。线材连轧生产过程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可归纳为尺寸变化和温度变化两大类性质极不相同但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物理过程,涉及的数学模型主要是轧制工艺参数的制定、各环节的温降变化、产品质量控制及实现线材连轧生产的可靠性等。在线材连轧生产过

2、程中,准确地计算(预估)各个环节的温度变化是实现计算机控制的重要前提,这是因为轧件各道次的变形阻力、轧制压力、轧制力矩的准确确定与温度是分不开的,而各机架轧制压力的预估精度将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安全等。下面分别讨论线材连轧生产过程中的温降模型、变形阻力模型、轧制力与轧制力矩模型。1.1.1延伸系数及孔型尺寸计算模型在制订棒线材轧制工艺时,当坯料和产品断面面积F0和Fn给定之后,总延伸系数就可唯一确定:其中:n——总轧制道次;μi——某一道次的延伸系数;Fi——某一道次的轧件断面面积。对于箱型孔,轧件断面面积可通过下式计算:箱形孔示意图对于椭圆孔,轧件断面面积可通过下式计算

3、:椭圆孔示意图对于圆孔,轧件断面面积可通过下式计算:圆孔示意图1.1.2前滑模型孔型轧制时的前滑率计算可采用筱篬或斋藤提出的实验模型。两者都认为前滑仅是轧件、孔型几何尺寸的函数。斋藤模型以平均工作辊径定义前滑,当道次变形量较小时会出现负前滑的计算结果;筱篬模型改用孔型槽底处的最小辊径定义前滑,即前滑Sf为:Sf=V1/VR-1(1.1)其中:V1,VR——轧件出口速度及孔型槽底处的轧辊线速度。在孔型中轧制时,前滑值取平均值,其计算式为式中——变形区中性角的平均值;——咬入角的平均值;——摩擦角,一般为21~27度;——轧辊工作直径的平均值;——轧件轧前、轧后高度的平均值;

4、1.1.3轧件温降模型轧件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是由辐射、传导、对流引起的温降和金属变形所产生的温升合成的,可用下式表示:(1.5)以上四项起作用的是辐射损失和金属变形热所产生的温升。各项温度变化的计算按下式进行:1、由于辐射引起的温降计算(1.6)式中:ΔTf——辐射引起的温降,℃;F——轧件的散热表面积,m2;t——冷却时间,s;T——轧件表面绝对温度,K。2、由于传导引起的温降计算(1.7)式中:ΔTZ——传导引起的温降,℃;λ——钢材的导热系数,λ≈1.255KJ/(m·h·℃);Fz——轧件与导热系体的接触面积,m2,对于轧辊Fz=2lcbc×10-6;lc—

5、—轧件与轧辊的接触弧长,mm;bc——轧件轧前与轧后的平均宽度,mm;c0——钢材平均比热容,在若杂货温度西热轧温度下取c0=0.627KJ/Kg·℃tz——传导时间,s;hc——轧件轧前与轧后的平均高度,mm。3、由于对流引起的温降计算(1.8)式中ΔTd——对流引起的温降,℃;T——轧件表面绝对温度,K;T0——环境绝对温度,K;V0——轧件的移动速度,m/s;t——对流时间,s;εr——轧件表面的相对黑度,εr≈0.8;ΔTf——同时间内的辐射温降,℃;4、由于变形热产生的温升计算(1.9)式中ΔTb——变形热产生的温升,℃;A——该道次所需变形功,根据公式A=pV

6、ln(H/h);P——平均单位压力,MPa,粗略估计可用p=(ty0-t-75)×σb/1500计算;V——轧件体积,mm3H、h——轧件轧前、轧后高度,mm;a——系数,表明被轧件吸收的变形能的相对部分,在T/Ty0>0.4时,当静力变形时(102s-1)为0.9%~2.6%;当动力变形时(102s-1)为19%~21%;σb——强度极限,MPa;ty0——钢材的熔点温度,K。取钢材的密度γ=7.8,则得:(1.10)由于传导和对流引起的温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可以采用А.И.采利柯夫方法计算在孔型中轧制和移送到下一孔型时间内,轧件温度得变化:(1.11)式中t

7、0——进入该孔型前得轧件温度,℃;l——轧后轧件横截面周边长,mm;F——轧后轧件横截面面积,mm2;t——轧件冷却时间,s;Δt1——在该孔型中金属温度得升高,℃;Δt1值按下式确定:Δt1=0.183Kmlnμ(1.13)式中Km——金属塑性变形抗力,MPa;μ——延伸系数。1.1.4变形抗力模型钢铁材料在热状态下的物理特性,与其温度、化学成分、应力、应变状态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对于大多数钢种,只能给出离散数据的描述;但对于碳钢,平均变形抗力(MPa/mm2)可按以下模型计算:(1.14)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