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厌学任重而道远

消除厌学任重而道远

ID:23357673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消除厌学任重而道远_第1页
消除厌学任重而道远_第2页
消除厌学任重而道远_第3页
消除厌学任重而道远_第4页
消除厌学任重而道远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除厌学任重而道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消除厌学任重而道远  摘要厌学困扰着学校,教育前景令人担忧。教师肩负重任:探究厌学现象,透视厌学心理,以导师的智慧,集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堵疏厌学。  关键词厌学;心理指导;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0-0119-02  1厌学危象层出,疏导绝非简单之事  厌学者常有三大课堂表现:大打瞌睡,叫醒他,却爱理不理,声称没吵没闹,睡觉不违法纪;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如看课外书、玩手机等;假声音唱高调积极回答和发表,实是存心扰乱。  迟到、早退、旷课、逃学也是厌学者

2、常有之事,面对批评,充耳不闻,置之不理,更甚者敌意抵触,最火的干脆弃学出走。  厌学,让人头疼和赖之不能,也深深影响着学生自身和他人的学习与发展。厌学者不学无术,常是心留遗憾,怀揣悔恨走出校门,在科技发达的社会很难适应和立足,更别谈能做多大贡献,也许还会带来社会危害。厌学务必堵疏。  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说过:“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厌学疏导文章多有迷失在“神话教育”中,“天皇”,一个“爱”的眼神,顶多是略加几片“良言”,捣蛋鬼立马服服帖帖;“天皇”也曾送他去看病买药,亦是“菩萨”再世,“爱”

3、到“病”5除。可是是否想过,现实需要正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否则就会陷入自欺欺人的泥沼。  的确,爱是前提,爱是必要的。不过,只爱不够。高尔基说过:“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教育还要“懂”,“懂”其“症”,善教育。  2中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厌学需要针对性、科学性的指导  首先,青春期学生个性好强,追求完美,一旦考试挫折,内心深度自卑和压抑,出现中学生常有的心理特征――考试焦虑。为此,为师者先是告知,学习目的不只在成绩,更在意于培养能力、毅力和情感。然后

4、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考前保持良好心态,放松自己,持适中强度动机,利于考试的发挥。  再有,青春期学生有较强的性意识、性好奇和性冲动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有着看黄色图片的强烈欲望。偷看之余,羞耻、自责相伴而来,形成中学生常有的心理误区――黄色罪恶感。此时,为师者主动亲近,先做知心安抚:“图片内容是我们的未知领域,青年人想了解它不足为奇,只是对于学生来讲,浏览黄页是不允许的。青春不是我们的错,欢乐才是我们的歌。”然后建议采用“森田疗法”,多与人交流,多体育锻炼和适度增加学习强度,分散

5、和转移注意力和精力;踊跃参加各种有益活动,丰富生活,陶冶性情。  心理指导,有人说:“教育就是将学生从无知引向有知,从不完善引向完善;教育就是将真、善、美的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  3改变学校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每当目睹厌学者趴桌“白日做梦”,或是耳闻厌学者深夜里“5手机乐斗”,教师是否还坚持永不放弃、永不抛弃的信念?教师要改变的不只是教育现状,改变的核心更是自己的教育理念。  3.1现代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通识教育  临界生、潜能生的培养教育,与目标生同等重要,促其健康发展,成为社会之需人才。为

6、此需正视厌学问题,明白厌学者之需,探究其发展之路,如职业中专教育的大力推进等,树立主体性、公平性、效益性相结合的教育过程观。  3.2差别教育不是歧视,而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在推进公平教育的今日,一些教师因唯恐被扣上“歧视差生”的帽子,而不敢对成绩和禀赋不同的学生加以区别,实施针对性的差别教育,这是不科学之举。差别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以及自身兴趣爱好等综合测评、学生自主选择的,是民主之举。差别教育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位,尊重主体性,承认差异性,关注发展性,鼓励创造性的学生观。  3.3不要“重理

7、轻文”,而要文理兼顾  追逐“学好数理化能走遍天下”的学理潮流,就己之短而择理科;也有因“无可奈何选文科”。错误的怪象,歪曲的心理,不妥的抉择,厌学危象层出。为师者有理由、有义务和责任告知学生微笑曲线(U形曲线),文科生所从事的营销职业所创出的附加值还是蛮高的;还有和谐的人事管理(文科)所产出的综合效益也是巨大的,远远超出个体效益的简单累加。文理皆重要,教师应树立个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群体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3.4学生发展不是一味地横向对比,而是个体纵向对比5  学生个体只要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取得了进步

8、就是发展。研究学生个体能力、阶段学情,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和调整策略,不断激趣,树立学生关心自己、发展自己的终身教育理念。  4合力堵疏,扼杀厌学  目前有些家长,仿照体育训练大运动量做法,孩子悲催地成为机械接受知识的储存器,与日俱增的是孩子的厌学情绪和心理创伤,孩子成了“牺牲品”。还有个别农村家庭,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不得法不得力,放纵得孩子成了流窜于社会的“毒品”。落伍的家庭教育模式亟待整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