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代陶狗造型艺术

浅析汉代陶狗造型艺术

ID:23372196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浅析汉代陶狗造型艺术_第1页
浅析汉代陶狗造型艺术_第2页
浅析汉代陶狗造型艺术_第3页
浅析汉代陶狗造型艺术_第4页
浅析汉代陶狗造型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汉代陶狗造型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汉代陶狗造型艺术文/刘晓融杨絮飞【摘要】在厚葬盛行的汉代,陪葬品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空前繁荣,而且在种类上也丰富多彩,堪称空前绝后。在汉代,个人财富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往往是通过拥有禽畜的多少来代表的。现实生活如此,墓葬中的陪葬品也会体现这一现象,从而动物俑在墓葬中开始普遍流行。然而,在汉代众多动物俑中,出土的陶狗数量不仅丰富,而且生动传神、别出心裁,它反映的不单单是现实生活中狗的形象,更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辉煌的美学光彩。【关键词】:陶狗;形象;造型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狗已经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一种动物,它也是一种精神生活的需求,其

2、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后汉书·南蛮传》记载:在帝高辛氏的时候就有以狗头人身形象出现的盘瓠,到目前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对狗的图腾崇拜,都反映了狗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乃至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汉代,不仅有众多与狗相关的文献记载,而且汉墓中出土的陶狗和画像砖(石)中狗的形象也十分普遍,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豢狗在汉代社会生活中十分普遍。狗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象征体,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因素。一、汉代人对于犬的文化认识狗拥有锋利的牙齿、矫健的四肢、敏锐的嗅觉和听觉,成为狩猎的得力“帮手”,这对于早期以渔猎为生的人们来说是非常实

3、用的。它忠诚、聪明机智、勇敢、善于看守门户,这些优点使得它成为人们较为喜爱的原因。狗是原始信仰的一种载体:在自然界中,那些具有多产、大腹的动物便更能引起人们的崇拜。狗一年可生育四次左右,是典型的多产动物之一。它与人类祈求多产的愿望相吻合,这种情感正是图腾观念的追求。因此,古代人以狗作为图腾崇拜对象。河南淮阳泥泥狗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灵狗”的塑造与祈子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泥泥狗身上的纹饰图样实质上都是一些通过抽象变形的生殖符号,繁衍生息就是泥泥狗内涵的核心。这种图腾崇拜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发展还是兴旺地存在着,充分说明了狗在中国

4、文化中的特殊地位。狗又是灵魂庇护者,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用陶狗来陪葬也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中,公共墓地内就发现有十个葬狗坑,到仰韶文化时期,在中原地区发现了多处以狗殉葬的实例,尤其在商代不管是贵族或平民的墓葬中,殉狗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汉代狗被制成大量的陶制品随葬墓中,尤其是东汉时期,随葬陶狗成为一种习惯。狗几乎可以称之为汉代自上而下的“时代宠儿”,汉高祖的父亲就是一个玩犬的高手,汉武帝甚至建有‘犬台宫’,《三辅黄图》载:“‘犬台宫,在上林苑

5、中,去长安西二十八里’犬台宫外又建筑了‘走狗观’。”①“东汉末年灵帝更是爱得发狂,史称他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缓’。”②在四川等崖墓中,可常见狗咬耗子的画像石。墓最怕水淹,人们认为,鼠属水性,狗属土性,土能克水,这可能也是汉墓中大量出现陶狗的原因之一。二、汉代陶狗造型艺术特色崇尚写实是汉代陶狗造型的最主要特征:河南辉县出土的陶狗以较强的写实造型而著名,陶狗颈部微微前伸,作张口吠叫状,就连吠叫时脸颊凹陷处刻画得也十分到位。如果你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狗,就不难发现,其实发怒时的狂吠扑咬,而是面对潜在危机或警惕时,发出的吠叫,目的是为了提

6、醒主人要提高警惕。它的双眸虽然没有刻画出瞳孔,但也丝毫未影响其传神。健壮的四肢稳稳有力地支撑着肥壮的身体,虽然没有安装基座,但整体造型却十分稳定,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技巧。对那种特有的本质神情的把握是那样的准确到位、塑造的是那样的活灵活现,然而手法却那样的简练与干脆,怎不叫人为其叹服啊!夸张变形是汉代陶狗造型的主要变现手法,南阳汉代出土的陶狗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造型夸张。以一件红釉陶狗为例:陶狗做匍匐状、头左顾向上抬起、两耳向上竖立似叶形,眼睛注视远方,吠叫时露出牙齿,前肢伸直、后肢弯曲于腹侧,尾巴拖地而尾尖上翘。从头的造型

7、来看,头的扭转角度与身体之间近似直角,定格在这一角度的造型非但没有别扭的感觉,反而加强了狗听到动静后的迅猛反映。工匠还夸张地把眼球刻绘得圆鼓外凸,强调狗发现敌情时的敏锐与警惕。在整体造型中最夸张的部分要数颈部的塑造,圆柱似的粗脖子,其筋骨刻画得却张弛有力,长长的颈部远远超过与身体的正常比例,却真实地展现了狗猛伸长脖子追踪猎物的肢体语言。陶狗的四肢塑造得特别短小,似乎是为了加强狗起身时的灵活度刻意设计的,使人不得不佩服工匠在运用比例上的高明之处。在雕塑艺术中,为了提升稳定性,对于形象的生动把握和“支点”加强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汉代陶

8、狗往往多蹲坐,四肢粗壮。由于对陶狗许多部位都进行了夸张变形,所以恰恰是这些感觉“怪异”的造型却把狗特有的品质表现得十分逼真。“形神兼备”是汉代陶狗的主要艺术风貌。东汉科学家张衡曾经说过“:画工恶画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事实难形而虚伪不穷也。”刘安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