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ID:23415993

大小:7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_第1页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_第2页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_第3页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_第4页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一、氧化还原基本概念1、四组重要概念间的关系(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的化学变化叫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或者说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或者说是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3)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叫做还原剂。(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指生成

2、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叫做氧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得产物叫做还原产物。关系:口诀: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氧化反应;(升失氧还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反应;(降得还氧还)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1.氧化还原中的电子转移表示法(1)双线侨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结果,该法侧重于表示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如专业技术资料整理WORD格式可编辑注意

3、: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侧;箭头不表示得失,只表示变化,所以一定要标明“得”或“失”。(1)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具体讲是箭头从失电子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如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1.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为不同的物质,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全部被还原或氧化,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例如:1.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或氧化剂只有部分被氧化或还原,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分发生变化,除氧化还原反应外,还伴随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4、2.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即同一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例如:专业技术资料整理WORD格式可编辑1.归中反应此同一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态,中间价态可相同、可不同,但只能靠近不能相互交叉(即价态向中看齐)。例如5.歧化反应规律: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其反应规律

5、是: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十2NaOH=NaCl十NaClO十H20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数目多少无关。如K-e-→K+,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更强。从元素的价态分析: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

6、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SO2等。2.常用判断方法(1)根据元素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专业技术资料整理WORD格式可编辑(2)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3)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判断例如:由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可判断氧化性:Cl2>S>P>C。(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

7、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5)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判断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得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由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6)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来进行判断。例如:上述三个反应中,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Cl2,而氧化剂分别是KMnO4专业技术资料整理WORD格式可编辑、MnO2、O2。第一个式子中KMnO4常温下即可把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成氯原子;第二个式子中MnO2需要再加热条件下才能完成;

8、第三个式子中O2不仅需要加热,而且还需要CuCl2作为催化剂才能完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氧化性:KMnO4>MnO2>O2(7)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五一值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弱。如氧化性:浓硝酸大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