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画中的线艺术

浅析中国画中的线艺术

ID:23419705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浅析中国画中的线艺术_第1页
浅析中国画中的线艺术_第2页
浅析中国画中的线艺术_第3页
浅析中国画中的线艺术_第4页
浅析中国画中的线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画中的线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中国画中的线艺术TEXT/夏秋菡中国人对线似乎有着独特的情感,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在音乐方面,甚至是在建筑中都有着线的身影,我们习惯于对单独线条的审视和应用,习惯于以单数“三”作为我们的审美根源,甚至于用线条来测试大自然中各种现象的吉凶。中国绘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广泛并完美的诠释了线的艺术。它是中国绘画最古老的艺术语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一、线是中国画独特的造型表现语言我们都知道中国绘画是平面的艺术,同时也是写意的艺术,它通常以夸张的线条表现物象特征,并能够完整体现物象的本质特征和完美形态意味,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有意味的形式”

2、。正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的:“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乎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这里说的用笔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线,可见线在中国绘画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介,线条的灵活运用达到了“形似”的要求。例如在古代山水画中,古人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皴法,都是以对物象做了高度概括并得出了一定的章法程式,同时古代先贤们也以不同风格的线条真实地再现了大自然的物象,达到了应物象形的审美要求。南北不同地域的画家根据不同山体的形态创立了迥然不同的皴法,来更加客观的表现物象,如范宽创立了“雨点皴”来表现关峡一带高大壮观、雄伟磅礴的特殊地貌。董源创立了“披麻皴”用于

3、描绘连绵起伏的丘陵,表现江南秀美的自然风光,之后又有不同时代的画家先后创立了10多种不同的皴法,这些皴法极大的加强了线表现自然物象的灵活性及生动性,从而使“应物象形”达到了一定层次的审美要求。随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天人合一”的大宇宙观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线条也逐渐由展子虔时代的“空勾无皴”发展到石涛的“千变万化,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以石涛的作品《细雨穷松图》为例来看,该画全图以清劲、简洁的细秀线条勾勒山石,不多加皴擦,用墨清丽淡雅,苔点不多,笔墨细致柔和,设色清新淡雅,给人一种清新秀丽的视觉感受,其线生动多变,线势多样,给人以婉美、泼辣、飞舞、凝重等不同

4、感受,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重要手段,使其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审美高度。到了清代的石涛、陈老莲时,线在写实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理论,反对只是一味的描摹古人,要在总结传统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创造出符合当代的艺术作品。其绘画作品生动灵活,栩栩如生,对自然景物真实描绘,同时能够突破传统,从而形成新的绘画风格。民国时期,西方绘画艺术渐渐深入中国,中国的艺术家逐渐接受了西方绘画思想,光影艺术在中国得到了最大化的普及。同时,艺术家们开始尝试用光影原理来表现中国绘画,几经尝试,中国绘画艺术最终还是回到了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毕竟线才是中国画灵魂的

5、主宰。随着西学的逐渐深入,林风眠将素描和色彩学原理引入中国画中,创作了一种全新的绘画形式。在其后通过黄宾虹、李可染等人的发展创新,逐步形成一种全新的中国画绘画体系,也就是常说的“京派”山水。他们既能够突破传统又能够继承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色,线与墨既有各自独立的审美,又能够相互结合,相映成趣。二、线的独立美与中国画的灵魂之美我们常常听说中国的绘画是有灵魂的,能够教化育人,这一说法并不为过。中国画又叫“文人画”,文人画讲究气韵格调,注重笔墨意味,我们这里所说的笔墨意味,就是中国画的用线与用墨,可见线条美是中国绘画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线条独立美的价值作用学

6、习绘画的人都知道,线条是中国画的骨,中国画的筋,筋骨自身就是美的,线条自身的韵律、节奏、粗细、力度变化都是自身美感体现的几个方面,古代大师很早就提出线的独立审美要求,如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骨法用笔”这一理论,就明确提出用线的审美要求,“用笔”须用骨力,线条应有一定的力度,我们常常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绵里藏针”等词语来形容线的力度,力求通过用笔的多种运动方式而产生各种不同形状的线条给人不同的力度感受,达到自己想要的艺术效果,如“铁线描”给人行笔从容凝重,压力均衡,线迹厚重而具有刚劲之气。而“行云流水描”则正好相反,线条柔婉、飘逸,具有一种柔韧

7、的美。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将笔法与人体的筋肉骨相比拟讨论,他将绘画的用笔分为筋、肉、骨、气四种,用笔虽断而意不断称为筋,用笔高低起伏沉着不虚称为“肉”,用笔活泼严整刚正有力称为“骨”。画作充满骨力和气韵历久不变称为“气”,所以,用墨太滞太死,缺少变化就会失去体貌。用色不淡太薄就败坏了正气,用笔太死就没有自由,笔迹断绝就没有筋,巧媚就没有骨。在中国画中线条能够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作品来欣赏,它通过自身的变化完美诠释物象的造型特点,体现物象的精神面貌,达到了一语双关的效果。值得人充分的回味和思考。(二)线是中国画灵魂之美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著名画家兼理论家宗

8、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的观点,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