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国语课本》语言特点及语言价值观分析

《开明国语课本》语言特点及语言价值观分析

ID:23476110

大小:12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08

《开明国语课本》语言特点及语言价值观分析_第1页
《开明国语课本》语言特点及语言价值观分析_第2页
《开明国语课本》语言特点及语言价值观分析_第3页
《开明国语课本》语言特点及语言价值观分析_第4页
《开明国语课本》语言特点及语言价值观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明国语课本》语言特点及语言价值观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开明国语课本》语言特点及语言价值观分析  摘要:《开明国语课本》是出版于1932年、由叶圣陶先生和丰子恺先生共同编纂的供初级小学生使用的语文课本。秉承着儿童本位观的精神,课本在编写上努力做到文质相合,用纯朴平实的语言承载着中华民族理想的价值观念,代表了民国时期的教育水准。无论从语言本体层面还是从教育价值层面都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开明国语课本》语言特点语言价值观  近年来,随着民国热的兴起,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代表的一系列民国老课本风靡中国。《开明国语课本》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由叶圣陶先生编写、开明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供初级小学生使用的语文课本。该

2、课本以确保能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标,内容紧系儿童生活,材料活泼隽趣,文体兼容博取。其中浓浓的人文情怀、公民教育,以及润物无声、意味悠长的语言,令今日的语文课本望尘莫及。  本文选取的研究版本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于2005年再版的《开明国语课本》(上册178篇,下册86篇)。文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开明国语课本》的语言特点,第二部分是结合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理论对蕴含在老课本中的价值观念进行阐述。本选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民国教育、改进中国当代教育以及提升语文课本语言的人文性,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开明国语课本》的语言

3、特点14  对于教材的使用者――初级小学生而言,直接接触的首先就是课本中的语言,语言使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价值理念的传递,只有符合儿童心理的语言形式才能将蕴含普适价值观和教育观的文本更好地传达给他们。《开明国语课本》别具特色的语言通过语音、词汇、句式、修辞等手段得以实现。对《开明国语课本》语言特点的分析与把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挖掘其背后蕴藏着的宝贵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观念。  (一)语音――追求韵律琅琅上口  《开明国语课本》在语音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追求韵律、琅琅上口。对于初小的孩子们来说,容易让他们产生兴趣的事物往往是从形式上易于把握的,而这种追求韵律、琅琅上口

4、的童谣般的课文,非常容易激发起孩子们阅读甚至传唱的兴趣。《开明国语课本》中绝大多数课文都非常注重韵律的和谐,其主要通过押韵的使用和音节之间的相互配合而实现。我们统计,在上下册共264篇课文中,明显使用各种手段追求韵律和谐的有62篇,所占比例为23.5%。  万年桥边小池塘,红白荷花开满塘,上桥去,看荷花,一阵风来一阵香。  上41《荷花》  绿衣邮差上门来,送来小小一个袋,什么东西在袋里?薄薄几张纸,纸上许多黑蚂蚁。蚂蚁不做声,事事说的清。你想是什么,说来给我听。  上68《绿衣邮差上门来》  以上课文或一韵到底或中途换韵,方式虽多样但最终都使得课文如同歌谣一

5、般琅琅上口。14  除了大量使用韵脚和谐的语句,《开明国语课本》还通过音节之间的相互配合,调节所使用词语的音节数目,实现韵律的最大美感。  农人种田,有的种麦,有的种棉,农人种了麦,大家有的吃,农人种了棉,大家有的穿。  上32《农人种田》  上例中,在现代汉语中需要加后缀的“麦子”、“棉花”等双音节词被简化为“麦”和“棉”,读来更加清爽自然,毫无拖沓之气。所用词语通过减省语素最终减少了音节数量,从而富有简约明快的韵律感。  (二)词汇――文白兼杂多用“重言”  文白兼杂是指《开明国语课本》既有口语化的简单随意、轻松自然,也有文言的庄重典雅、简约传神。“重言”

6、则是借用古汉语中的特殊概念,包含叠音词、重叠式构词、词语的反复使用等形式。  《开明国语课本》文白杂糅的词汇系统以及在词汇运用上大量使用的叠音词或重叠手段,使得课文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尽管《开明国语课本》的文白兼杂是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并不能说是作者有意为之,但其文白兼杂的语言风格对于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可以让我们对文言在现代写作中的作用进行重新思考,因此在此一并作为《开明国语课本》的词汇特点。  这里是航船埠头。……虽然风势不顺,但是他们都预备坐很长的时间,神色并不愁急。……航船就慢慢地离开船埠了。  上175《航船埠头》  当当,打铁店里

7、发出响亮的声音……14现在当农事的空闲,就送到打铁店来修理……农人跑来取回去,心里非常欢喜,因为他们又得用完好的器具了。  上176《修理农具》  上面两个例子中加点的部分是现代汉语中不常用的说法,“愁急”“当…的空闲”“得用…”,这些说法都颇具文言色彩,其中“得用…”的“得”相当于“可以”或“能够”的意思。  我唱:“月亮光光,家家开窗。”姐姐说:“唱得好,唱得好。”(叠音词、重叠词)  上15《月亮光光》  我拍白球,你拍红球,拍的多,拍拍手。(重叠词)  上6《我拍白球》  母鸡小鸡都起来了,小鸡跟着母鸡,东也找找,西也找找,看有什么吃的。(重叠词、词语

8、的反复使用)  上19《母鸡小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