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女性错畸形患者口唇软组织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汉族女性错畸形患者口唇软组织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ID:23481368

大小:7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汉族女性错畸形患者口唇软组织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汉族女性错畸形患者口唇软组织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汉族女性错畸形患者口唇软组织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汉族女性错畸形患者口唇软组织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汉族女性错畸形患者口唇软组织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族女性错畸形患者口唇软组织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族女性错畸形患者口唇软组织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汪志蔚陈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310006[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汉族女性错畸形患者面下1/3软、硬组织参数,探讨影响唇部形态的因素。方法临床筛选I类、II类及III类汉族女性错畸形受试者各40名,测量面下1/3软、硬组织参数,统计分析软硬参数间的关系。结果三组研究对象中,II类错畸形受试者的下唇高及上下唇高比与I类错畸形受试者存在统计学差异;II类错畸形受试者的面下1/3下份高度及面下1/3口裂比与I类错畸形存在统计学差异,111类错畸形受试者的面下1/3上份高度与面下1/3下份高度与I类错畸形受试者存在统计学差异。上唇高度与上前牙倾

2、斜度及下唇高度与前牙覆盖大小间的存在正相关性。结论不同错畸形人群拥有不同的面下1/3软组织形态及比例,面下1/3的软组织形态受到面下1/3硬组织形态的影响。关键词.•错畸形口唇软组织面下1/3在现代口腔正畸治疗中,美观是正畸治疗错畸形的重要目标之一[1]。美学正畸要求在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时,且兼顾良好的软组织形态,而唇部软组织动、静态的形态乂是面下1/3重要的面部美学标志[2,3】。软组织覆盖于硬组织之上,其外在形态受硬组织影响而乂不完全受其决定。木研究通过测量汉族女性错畸形患者面下1/3的软、硬组织参数,分析唇部软组织形态的影响因素,给正畸、正颌以及美容外科医师的临床治疗提供美学参

3、考。1.对象与方法1.1.研宄对象研究对象为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浙江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汉族女性患者。筛选标准:1、全身健康无系统性疾病,无先天性发育畸形;2、无美容手术、正畸史;3、无颅颌面及牙外伤史;4、无不良口习惯;5、生长发育结束。以正中颌位时上下颂第一磨牙的咬合关系将研究对象分为I类、II类及III类错畸形组,每组40人,平均年龄24.37±3.58岁。图1由上而下所示①鼻下点、②人中点、③口裂点、④下唇峰点、⑤颏唇沟点、⑥颏顶点1.1.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U腔正畸专科检查,记录正中颌位吋的前牙覆盖。拍摄正畸面部数码照片,使用两台数码相机

4、,拍摄前使用水平仪校准相机水平,受试者目光平视前方一固定物,眶耳平面与侧面相机内置水平参考线平行,双眼外毗连线与正面相机内置水平参考线平行。拍摄研宄对象正中颌位时的正、侧面数码像。并拍摄研宄对象正中颌位时的头颅侧位定位片。1.2.测量项0使用数码头影影像测量软件(Onyxceph),在正、侧面数码像及头颅侧位定位片上标定标志点。软组织标志点:鼻下点,人中点,口裂点,下唇峰点,颏唇沟点,颏顶点。硬组织标志点: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下齿槽座点,下颌角点,颏顶点。软组织测量项0:上唇高度:人中点至口裂点的垂直距离;下唇高度:口裂点至下唇峰点的垂直距离;鼻唇角;颏唇沟深度;上下唇高比(

5、上唇高/下唇高);面下1/3上份高度(软组织鼻下点到口裂点的垂直距离),面下1/3下份高度(U裂点到颏顶点的垂直距离),面下1/3口裂比(面下1/3上、下份高度比)。硬组织测量项目:SNA、SNB、Ul-SN、L1-MP、覆盖。软组织测量点如图1所示。1.3.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1.1.三组错畸形受试者上下唇高分析表1上下唇高分析**p<0.01表1可见,II类错牙合受试者的下唇高度及上下唇高比与I类错牙合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o1.2.面下1/3高度分析表2三种错牙合畸形的面下1/3高度分析*p<0.05z*

6、*p<0.01表2可见II类错受试者的面下1/3下份高度与I类错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JII类错受试者的面下1/3上份高度与面下1/3下份高度及面下1/3口裂比与I类错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o1.3.上下唇高与面下1/3软、硬组织的关系图2①上唇高与鼻唇角(相关系数=0.10)②下唇高与颏唇沟(相关系数=0.36)③上唇高与上前牙(相关系数=0.51)④下唇高与下前牙(相关系数=0.16)⑤下唇高与覆盖(相关系数=0.49)图2可见,上唇高度与上前牙倾斜度以及下唇高度与前牙覆盖人小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及0.49。其余几组参数间无

7、明显相关性。2.讨论2.1.国内外均有学者对相关人群的口唇部软组织进行了测量并统计[4-6],本研结果与以上几位学者报导数据相近,但存在偏差。其原因为本研究的样本中,三种错牙合畸形的比例相咏同吋不同种族、地区、性别、文化、宗教、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也可造成统计结果的差异。研究发现汉族女性II类错畸形人群有下唇高增加、上/下唇高比减小的倾向,与正常人群在软组织貌上存在差异。2.2.本研究结果中,上下唇高度与上下前牙硬组织位置具有相关性。上、下前牙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