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深挖灾害事件背后的新闻

阐述深挖灾害事件背后的新闻

ID:23496428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8

阐述深挖灾害事件背后的新闻_第1页
阐述深挖灾害事件背后的新闻_第2页
阐述深挖灾害事件背后的新闻_第3页
阐述深挖灾害事件背后的新闻_第4页
阐述深挖灾害事件背后的新闻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述深挖灾害事件背后的新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述深挖灾害事件背后的新闻深挖灾害事件背后的新闻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深挖灾害事件背后的新闻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灾害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发现背后隐藏的利益、责任。如果仅仅看到了数字,而没有去追问,就会失去深度报道的机会。  7月21日的北京暴雨仅仅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众多灾害事件中的一个。面对灾害事件,除了报道灾情、传递救援信息,记者还应该从经济、法律等方面对灾害事件进行反思、追问、调查。这不仅仅是监督和批评,更是推动理由解决的建设性声音。 面对灾害事件,记者应该从经济、

2、法律等方面对灾害事件进行反思、追问、调查。这不仅仅是监督和批评,更是推动理由解决的建设性声音。  近年来,灾害事件频发,灾害事件报道日益成为媒体报道中的重要内容。从报道历史上看,我国的灾害报道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灾害报道由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回归,事实信息的传递成为报道的重点。而从2003年非典之后,灾害报道的理念则在新闻本位上向前推进了一步,反思灾害、预防灾害成为灾害报道的新重点。  灾害事件破坏力大,大多不可预知。灾害报道往往考验着媒体的功力。7月21日,北京突降暴雨。当暴雨造成

3、了巨额人财物损失的时候,理由就来了,为什么一场暴雨就让一个国际大都市几近瘫痪?那些本应该在暴雨来临时发挥作用的基础设施、服务机构为什么那么不堪一击?中国青年报从出租车行业入手,反思这场暴雨背后的经济纠葛。  避开报道浅层化、表面化  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受知识储备、报道时限的限制,很多媒体的报道容易简单化、浅层化,甚至看不到理由的本质。  在7月21日北京暴雨后,出租车行业就成了很多媒体报道中的“不道德”典型。  “不道德”首先体现在7月21日当天运营的出租车数量上。由于天降暴雨,很多出租车司机选

4、择了不运营。造成当天首都机场、火车站等旅客集散地大量旅客滞留。这其中,单是首都机场就一度滞留8万人。  “不道德”的另一面则是抬价。选择在7月21日运营的出租车司机不约而同地选择高收费。比如1.5公里的路程,平时只需要10元,而暴雨当天,出租车司机要价200~300元,有些出租车司机则按人头收费,每位200元。  缺位和抬价激起了北京市民的极度不满,在微博上,对7月21日当天北京出租车司机行为的批评到处都是。也有不少媒体就此进行报道,报道的基调就是出租车司机发灾难财、没有道德,舆论一度一边倒。 

5、 这样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出租车行业享受着政府的补贴。北京市政府发给出租车每车(单班车)每月905元的油料补贴费,按北京市约6.6万辆出租车计算,每年政府给出租车业的补贴费规模在7亿元左右。可当暴雨来临的时候,这些拿着政府补贴的出租车却选择了逃避。  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报道很容易浅层化、表面化。是什么让出租车司机选择停运,又是什么让出租车司机选择抬价?中国青年报在看到这些现象后,决定追问为什么当这个城市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一些出租车司机选择的是熄火回家,而不是载客前行?是什么让他们如此顾虑重

6、重?是什么让他们一步步远离职业的底线?  在几位记者的共同努力下,《暴雨中出租车业因何缺位》、《出租车雨中停运揭开业内潜规则》等报道对出租车司机的行为进行了解读。  原来,选择暴雨当天不运营的理由就在于:如果因暴雨造车车辆损失,维修费用要靠司机自己承担。  比如发动机一旦进水,维修费用至少3000元,而一个出租车司机一个月的收入也就是3000元左右,相当于一个月白干。选择抬价的理由也正在于此,暴雨运营风险被放大数倍,这些风险全转移到出租车司机身上。  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风险全在出租车司机的机制?

7、  答案就是垄断。  北京的出租车业采取公司掌握经营权,出租车司机每月上交“份子钱”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全国多个城市普遍存在。  出租车属特许经营行业,政府决定一个城市的出租车数量,出租车牌照就此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在出租车公司与司机的分配关系中,出租车公司掌握“特许经营权”,以此有权向深挖灾害事件背后的新闻,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司机收取“份子钱”。“份子钱”的居高不下,又导致了司机收入下降、工作积极性下降。  不仅如此,很多出租车公司对公司旗下的出租车采取少保险或者不保险,以降低成本。这样

8、就造成大量出租车仅有交强险,有的甚至什么保险都没有。一旦发生事故,司机要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而出租车公司则负担很少。  在这种运转机制下,暴雨中的北京出租车司机才展现出了自己“不道德”的一面。  从表面上看,7月21日北京暴雨中出租车行业的失范只是一个关乎职业道德的话题,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标准的经济话题。这个故事折射的正是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政府、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和普通乘客四方的利益纠葛。  所有人都明白,经济是基础,如果没有把利益分配好,再好的人也会做出不道德的事。面对一场暴雨中一个行业的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