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水试验施工方案

闭水试验施工方案

ID:23521093

大小:85.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8

闭水试验施工方案_第1页
闭水试验施工方案_第2页
闭水试验施工方案_第3页
闭水试验施工方案_第4页
闭水试验施工方案_第5页
闭水试验施工方案_第6页
资源描述:

《闭水试验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池闭水试验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包括反冲洗泵房、回用水调节池、均质料滤池、综合楼、送水泵房、加氯加药间、配水井、阀门井、传达室、大门及电缆沟、室外工程、基坑围护、室外加氯加药管、总图仪表等安装工程。2、闭水工程介绍:序号单位工程名称水池座数单位工程说明1回用水调节池回用水调节池和排泥水调节池1平面尺寸为23.4m×12.6m,池底标高为-3.4m,工艺设计试水水位标高为1.2m,闭水试验用水量约为1200m³,沉降观测点标高在闭水试验的前一天进行测量。2均质滤料滤池管廊1平面尺寸为34.4m×9.7m,池

2、底标高为1.1m,工艺设计试水水位标高为3.6m,闭水试验用水量约为180m³,沉降观测点标高在闭水试验的前一天进行测量。滤池2平面尺寸为34.4m×11.92m,池底标高为1.1m,工艺设计试水水位标高为3.6m,闭水试验用水量约为340m³,沉降观测点标高在闭水试验的前一天进行测量。3反冲洗泵房泵房1平面尺寸为17.1m×10.94m,池底标高为0.75m,工艺设计试水水位标高为3.4m,闭水试验用水量约为460m³,沉降观测点标高在闭水试验的前一天进行测量。4送水泵房及吸水井吸水井1平面尺寸为20.2m×6.

3、1m,池底标高为-3.3m,工艺设计试水水位标高为2.1m,闭水试验用水量约为520m³,沉降观测点标高在闭水试验的前一天进行测量。泵房1平面尺寸为28.8m×9.6m,池底标高为-0.25m,工艺设计试水水位标高为2.1m,闭水试验用水量约为610m³,沉降观测点标高在闭水试验的前一天进行测量。5储液池 1平面尺寸为17.95m×11.6m,池底标高为0.9m,工艺设计试水水位标高为3.4m,闭水试验用水量约为470m³,沉降观测点标高在闭水试验的前一天进行测量。6配水井 1平面尺寸为3.5m×3.5m,池底标高

4、为1.0m,工艺设计试水水位标高为7.5m,闭水试验用水量约为80m³,沉降观测点标高在闭水试验的前一天进行测量。3、编制依据:《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二、主要材料及要求1、大功率潜水泵、胶管:要用于闭水试验时抽水用;2、标尺:主要用于观察充水时水位变化情况;3、刻度尺;4、水位测针:由针体和针头两部分构成(在测针未到位之前暂时用游标卡尺测量);三、闭水试验应具备的条件1、水池闭水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1)池体的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2)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以

5、及回填土以前;2、水池闭水试验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将池内清理干净,修补池内外的缺陷,临时封堵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2)检查充水及排水闸门,不渗漏;3)设置水位观测标尺;4)标定水位测针;5)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铁皮箱;6)充水的水源采用清水并做好充水和放水系统的设施。3、水池闭水试验前,应做好下列检查工作:1)外观质量检查合格;2)构筑物内清理完毕,无杂物积水现象;3)全部预留孔洞封堵不得漏水,位于水池底板以下的管道应封堵坚固不得漏水,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并大于水压力;4)闭水试验所需材料设备进场,人

6、员到位;四、闭水试验程序施工准备----清理检查内壁-----封堵预留洞口-----注水浸泡------检查外壁及预留洞口渗水情况------验收------缓慢放水五、闭水试验方法根据设计要求每个构筑物都必须在其主体结构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后,并在防水层及防腐层施工前进行满水试验,用以考核检验水处理构筑物的渗水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以免水渗漏,而且也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钢筋遭受腐蚀,影响结构安全。这期间应注意闭水试验必须用清水(切忌用污水),逐池缓慢地放水试验,发现渗漏点要做好标记。试水水位应放至正常使用的最

7、高水位,经三个昼夜的观察、记录,无渗漏再逐步放水。1、准备工作充水之前首先将池内清理干净,以免充水后池内浮渣漂浮水面,影响测试精度。池内外缺陷要修补平整,对于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口等都要加以临时封堵,同时还必须严格检查充水及排水闸口,不得有渗漏现象发生,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即可设置充水水位观测标尺,用以观察充水时水位所达到的深度,水位观测标尺可以用立于水池中部的塔尺,也可在池壁内侧弹线标注标高控制线,接下来就是做好充水和放水系统的准备,搭设测试平台及出入水池的人行通道。2、充水1)向水池内充水宜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充

8、水为设计水深的1/3;第二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2/3;第三次充水至设计水深。对大、中型水池,可先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2)充水时的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3)每次充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充水过程中和充水以后,应对水池作外观检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