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的法律经济学

简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的法律经济学

ID:23541327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8

简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的法律经济学_第1页
简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的法律经济学_第2页
简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的法律经济学_第3页
简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的法律经济学_第4页
简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的法律经济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的法律经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的法律经济学简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的法律经济学导读:摘要: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交易信息不对称,商品交易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不可避开,假冒伪劣产品盛行。较之于城市,农村由于市场化进程的滞后、市场监管的缺失、农民收入较低、商品辨别能力不足、维权意识淡薄使得长期以来假冒伪劣在农村市场大行其道,农民消费者利益深受其害,本文通过在云南省各地州对农民消费者的调查数据的分析,运用法律经济学的策略,通过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经济学理论来剖析假冒伪劣产品充斥于农村市场的理由。  关键词:假冒伪劣;农村市场;法律经济学  1006-4117(2012)01-

2、0120-02    一、关于云南省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调查数据分析  课题组在云南省各地州发放了1000份《关于云南省农民消费者权益的问卷调查》,有效回收703份问卷,在被调查对象中受教育程度文盲的为11.81%,小学文化的为24.32%,初中及中等职业教育的为37.84%,高中为13.8%,专科以上为12.09%。家庭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家庭达到53.34%,在最近一年家庭最大的消费支出项目中,选择子女教育的有37.84%,当农民家庭中有孩子接受非义务阶段的教育时,在高中高职阶段孩子的教育支出占了整个家庭收入的19.2%,在大专或本科阶段孩子的教育支出占了整个家庭收入的32.43%。

3、当问及最近一年家庭收入中用于治病的费用时,调查显示治疗费用占到家庭收入10—50%的家庭占37.27%。在问卷中,关于食品消费的专项调查中,有13.11的农民选择在村里的小卖部购买,62.11%的农民选择在乡镇集市或县城的临时地摊、小铺子购买,23.79的农民选择在县城的超市或商场购买。购买影响因素中选择价格因素的农民有66.43%。在关于购买商品时是否注意商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址、保质期等信息,有31.72%的农民表示从不关注这些信息,48.51的农民表示所购食品遇到发霉变质的情况,50.64的农民表示所购食品遇到染色的情况,52.35的农民表示所购食品遇到超过保质期的情况。当遇到食品

4、质量理由时,52.2%的农民选择价格不贵,自认倒霉。采购电器的影响因素中,选择价格因素的农民有38.41%,质量因素的有41.48%。关于服装鞋帽的专项消费调查中,22.19%的农民选择在乡镇集市采购,所购商品出现掉颜色的21.91%、脱线41.82%、面料易坏62.16%、断底50.07%、脱胶31.44%、有怪味74.68%。当所购电器出现质量理由时,77.95%的农民选择找卖家,讨说法,3.41%的农民选择向找工商局投诉,5.41%的农民选择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9.39%的农民选择自认倒霉。  以上数据表明当前农村家庭收入总体偏低,其中用于教育和医疗的消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偏

5、高,农村家庭用于其他生活消费的支出十分有限,这进一步说明当前云南省农村家庭对未来的预期支出增加,直接降低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支出。在购买商品时价格是农民消费者的主要考虑因素,但是对于家电这样的工业产品,农民仍然更为注重质量因素,价格仍然是影响农民消费选择的主要因素。由于价格因素的影响,农民往往选择没有固定销售地点的乡镇集市或路边摊采购,流动摊点决定了消费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维权的难度。这是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重要理由。大多数农民在消费过程中对于商品的基本信息没有特别关注,在商品质量出现理由时,往往选择消极处理方式,特别是在诸如食品这样的小额消费中自认倒霉是一种普遍心态。自认倒霉

6、的消极心态使得不良商贩更为无视法律,制假售假猖獗。而面对家电这样的大件消费时,农民遇到质量理由时更多的选择是找卖家、讨说法,在维权方式受阻时,许多农民选择自认倒霉,这表明农民在消费维权途径上方式单一,救济渠道狭窄,他们对于消费者协会调解、诉讼等现代纠纷解决机制缺乏必要的了解。而行政监管在农村市场的缺失使得农民的消费环境进一步加剧。  二、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较之于城市居民,较低的收入导致农民的消费经验有限,在购买商品时价格因素往往是决定性因素,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农民缺乏选择判断能力,行政机关外部监督的缺失使得制假售假的个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个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7、外部性的出现就是当前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市场大行其道的理由之一。外部性是指一定的经济行为对外部的影响,造成私人(企业或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偏离的现象。假冒伪劣产品是制假售假者降低私人生产销售成本,增加社会成本的行为,是一种负的外部性影响。市场失灵的出现呼唤政府监管的强化,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市场,由于点多面广,人员分散,市场化进程缓慢,市场主体尚未培育起来,在很多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政府对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监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