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ID:23566179

大小:11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9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_第1页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_第2页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_第3页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_第4页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一、背景材料  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经济生活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改善宏观调控,科学把握宏观调控政策框架,

2、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10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

3、化升级;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要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积极拓展出口市场,强化多边双边及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对外开放向纵深拓展。  2.政治生活  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的职能。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公共服务的职能。  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4、工作。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冷静把握经济大势,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坚持底线思维,稳定社会预期,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开局。  3.生活与哲学  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既要稳中求进,又要改革创新,关键是把握好度,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急于求成,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

5、性的统一。要充分考虑明年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努力抓住机遇,从容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10  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013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风险和挑战。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

6、活力,把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要紧紧依靠人民,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百姓直接得实惠的改革摆在优先位置。  三、能力测试  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回答1~7题。  1.201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且表述正确的是  ①运用经济手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②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

7、款准备金率③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④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10  2.要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着力增加消费需求,这是基于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物质生产状况决定消费  C.社会需要生产的重复和更新  D.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3.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

8、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  ①有利于保证物价基本稳定②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③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别④有利于增加农民经营收入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4.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防控债务风险须多管齐下,就其根本而言,纠正以GDP增速为导向的政绩观是关键。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  ①增加地方税收②增加地方财政支出③严格政府举债程序④强化举债责任追究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③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