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洞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三游洞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ID:23591182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三游洞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1页
《三游洞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2页
《三游洞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3页
《三游洞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4页
《三游洞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游洞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游洞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三游洞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三游洞序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①,微之②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③之郡,与知退④偕行。三月十日,三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⑤,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

2、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⑥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⑦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注】①“予

3、自”句:白居易在元和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四年后,即元和十三年,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四川忠县)刺史。“刺史”是唐代州的行政长官,“司马”则是州刺史的属吏。②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③祗(zhī)命:奉命。之:往。④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⑤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⑥矧(shěn):况且。⑦廞:通“嵌”。两崖相廞间:指两个山崖相衔接的地方。【小题1】文章第二段

4、,从□□和□□的角度详细描绘了三游洞的洞石、泉水。﹙2分﹚【小题2】以下语句中,全都表现“斯境胜绝”的一组是()﹙2分﹚①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②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③寂寥委置,罕有到者④跳珠溅玉,惊动耳目⑤怜奇惜别,且叹且言⑥晶莹玲珑,象生其中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④⑥D.④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第一段写三人相会的情形,交代了相会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内容。B.文章第二段写三人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洞内景致可用险、惊、幻来概括。C.本文因事起意,因景伤情,景

5、致与人的感情达到了契合无间的地步。D.这是一篇诗序,也是一篇游记,叙事简洁,写景生动逼真,写情直抒胸臆。【小题4】简析第二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答:【小题5】本文“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借游“三游洞”抒发了怎样的感慨?﹙4分﹚答案:【小题1】(2分)视觉、听觉﹙2分,各1分,前后顺序不得颠倒;如果答“形状、声音”得1分。)【小题2】﹙2分﹚C【小题3】(2分)D【小题4】﹙3分﹚第二段对石头和泉水的描写采用了比喻手法。比如描写奇怪的石头像张开的双臂,像下垂的旗帜;奇特的水流像悬挂的白绢,像绵延不断

6、的线。用一连串贴切的比喻描写怪石奇水,使各种景观生动逼真,充满趣味。﹙3分;手法1分;作用1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意对即可﹚【小题5】﹙4分﹚三游洞胜境景色绮丽,世间罕有,但罕有游者、无人赏识的遭遇,让联想到人才往往被埋没,寄托了自已的身世之感,感慨三人空有才华(或虽有报国之志,治国之才)却屡遭坎坷,不得重用,与此洞的遭际又有何区别呢?(“此”三游洞的遭遇1分,“彼”自身遭遇2分〈可参见注解①〉,语言1分。意对即可)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

7、练,如不绝线”从视觉角度描写。“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从听觉角度描写。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景物描写”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的角度有以下几种:(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gkstk.,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写景,往往从

8、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小题2】试题分析:①不是写景。⑤这是感叹,不是直接写景的。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斯境胜绝”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小题3】试题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