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意境关系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意境关系

ID:23628306

大小:49.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意境关系_第1页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意境关系_第2页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意境关系_第3页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意境关系_第4页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意境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意境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意境关系一、摘要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的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研究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三种类型,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主要不是以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先决条件,古今情感的共通性以及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更具特殊意义。我们不应照搬诗词的评判标准评价歌词,而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它的两栖性特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并不意味着最终导致一种新诗体的产生,歌在今天真正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性而得以回归自身,这正是近二十年来诗与歌此消彼长的内在原因。将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

2、于理不合。因为按照时下的说法,中国古典诗词属于高雅文化,而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其间泾渭甚是分明。可是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而现在古典诗词却曲高和寡,成为高雅文化,并与流行歌曲对立起来。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过本文的写作,其用意并不在于对导致此种对立的原因的探究,而是想通过考察古典诗词如何进入流行歌坛,分析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互动关系,在一个较为深入的层面上来认识歌与诗这两种文艺样式的差异,并就当下歌与诗的融合及分离略述己见。二、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是否

3、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对立当然是有的,不过并非所有古典诗词都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我们注意到,流行歌曲并不绝对拒绝古典诗词,相反,有些古典诗词不但能够进入流行歌曲,而且还颇得听众的欢迎。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再如由徐小凤演唱的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别亦难),同样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近年经安雯演唱后,更是不胫而走,颇有后来居上之势。那么,什么样的古典诗词才能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呢?首先有必要明确一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坛与古典诗词被今人谱曲演唱是两个概念。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

4、古典诗词都可以被谱曲演唱,但并不是所有被谱曲演唱的古典诗词都能够进入流行歌坛。6所以要先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将能歌与否作为区分词与诗,或声诗与徒诗的首要标准,而未能意识到歌、诗之别的实质远较此复杂。譬如说,在不少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中,常常会以苏轼词不乏可歌性而忽略其与婉约词的差异,进而等诗于词;再譬如说,当今一些作曲家在选择为古诗词谱曲时,其选择的标准往往只是作品的知名度,似乎只要是名篇便可谱曲演唱。苏轼诚有好词,可是,除了一首《水调歌头·中秋》之外,苏轼再无别的作品能够被今人广为传唱。不错,如果愿意,我们完全可以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或

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甚至《江城子·密州出猎》配上乐曲(也确实有人尝试过),请嗓音高亢浑厚的男歌手独唱或合唱,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就能进入流行歌坛。李清照词亦然。《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是当今流行歌坛上最受欢迎的古典诗词之一,其传唱之广,大概只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可以与之相比,然而李清照最有名的作品《声声慢》,此类尝试却少有成功。究其原因,除了古今审美趣味的差异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歌、诗(词)毕竟有别。从实际情况来看,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三种类型: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下面我们就一一研究一下这三种类型。一是还原型(拟古型),即还原古曲以保留其古音古韵

6、的原貌。这个工作,早年杨荫浏、傅雪漪等前辈曾经做过,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姜白石的词,如《扬州慢》、《淡黄柳》、《暗香》、《疏影》等。近年河北大学刘崇德教授又将包括乐府、唐宋词、元曲在内的三百余首古乐曲译成五线谱和简谱,并选择其中部分曲目请人演唱制成CD。与此相类的是仿照古曲风格由今人为古典诗词重新谱曲,如台湾有一位叫蔡肇祺的老先生,就为不少古典诗词谱曲并亲自演唱;年轻一些的如范李彬的古琴曲专辑《关山月》,收入《关山月》、《蒹葭》、《秋风辞》、《阳关三叠》等十余首古琴曲。范李彬本人是台湾台南艺术学院中国音乐系古琴教师,所以他的弹唱很有古人意味。内地音乐人专为古典诗词谱曲、演唱的也有几位,如山

7、东歌剧舞剧院指挥吕守贵也为不少古诗词谱过曲,出过两张专辑。姜嘉锵、傅慧勤等人演唱的古诗词歌曲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古曲琴歌》等合辑行世。另外还有一位叫张庄声(咪咪)的歌剧演唱家与他人合作,将白居易的两首长诗《琵琶行》和《长恨歌》谱曲演唱。不过说老实话,由于与现代人的欣赏趣味有较大的差异,这类还原型或拟古型的古典诗词歌曲欣赏者范围较窄,难以在大众中广泛流行。二是普及型。普及型的作曲主要为现代人,其初衷原在于借助音乐传播古典诗词,进而扩大古典诗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