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ID:23656671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_第1页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_第2页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_第3页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_第4页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摘要】学困生的存在是个正常的普遍现象,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教育工作者要长期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学学困生成因的心理因素和外界因素进行探究,总结出转化学困生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跟不上同龄同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特别是农村中学)大量存在,他们的成因也各有不同,他们往往在学校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及时的帮助,变成了问题学生。如何转化这些学困生是基础教育研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1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学困生的成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学习行为表现

2、,来源于他们的学习认知、学习品格与学习情感。  (1)自卑心理。中学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定位”的意识,也注意自已有集体中的角色,当学校总是把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排名比较,而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总是被排在后面时,这些学生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和焦虑,怀疑自己的智力。他们虽然也希望进步,也很勤奋努力,但是他们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和周围的同学比较,有些同学学习没有他们用功,成绩反而比他们好,于是心里觉得自己不如人家,产生自卑心理。5  (2)厌学心理。学习跟不上,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帮助,同学看不起,造成心理压郁,不愿和同学交往,缺乏知心朋友,有问题有困难不敢找老师或同

3、学,得过且过,甘居下游,由于长期缺乏交流和沟通使得这些学生感到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整天无所事事,进而产生厌学心理。  (3)逆反心理。中学阶段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逆反心理,当一个人的闪光点得不到肯定或被忽视时,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特别是当老师或者家长过多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或训斥,总是把他们与所谓的“优生”进行比较,只是指出这些学生的不足之处,对这些“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没有及时肯定,他们如何努力也得不到赞赏,因而产生抵触情绪,对老师家长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在行动上是在学校不听老师的教育,在家不听家长的劝导。  (4)焦虑自闭心理。这是学困生共有的心理,他们大多数都希

4、望自己的成绩有所提高,希望跟得上同班的同学,因此也很用功,他们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比其他同学还要多,可是效果不太好,在家担心家长的过问,在学校则担心考试、测验和作业,课堂上担心老师提问,也不主动请教老师同学。表现为对外戒备,对内自闭的焦虑心理。  (5)自暴自弃心理。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全凭个人的兴趣爱好,对自己有兴趣的科目就多学多看,而其他科目则不理不彩,造成学科成绩不平衡,到了修补无望后就干脆放弃。学困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如果没有老师、家长督促,他们很少主动学习,而是能拖则拖,形成惰性心理。缺乏吃苦精神,碰到困难就放弃,

5、不能坚持。  2学困生的转化策略5  改变学困生的学习行为,必须从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机入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的调节方法:  2.1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学习不全是一种苦差事,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的进步都能让人感到高兴,教师要时刻注意到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让这些学生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与关怀,继而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愉快之情。在新课教学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体验创造

6、的喜悦。鼓励学生讲出对问题的看法,无论对错,只要他思考了就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尽量用正面肯定的语言,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往往喜欢某一学科是从喜欢该学科的老师开始,因为喜欢该老师,所以愿意听该老师的课,就认为该老师教得好,反之,就是老师教得不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师生情感的培养,即所谓“善教者学逸而功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应坚持零批评原则。学困生的感知、领悟较慢,但却很敏感地观察教师对他的态度。对于自卑感强,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

7、能及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正确把握。既要看到学困生的闭锁心理,又要抓住学困生强烈的求同心情,从情感着手,加大师生间信息交流,达到掌握学生发展水平的目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从根本上消除学困生的顾虑,才能使学生建立真实的自尊心。  2.35及时评价,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重大作用。评价学困生应该立足现实,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着眼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提高自信心。评价时多采用激励性评价,让他们感到自己被赏识和重视,在表扬激励中提升学困生的自我评价

8、。评价要及时,从全班点名表扬、并以作业本、试卷留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