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ID:23682731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评价_第1页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评价_第2页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评价_第3页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评价_第4页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评价马刘存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河南安阳 455000[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该组60例患者经辨证治疗后,22例(36.7%)痊愈,25例(41.7%)显效,9例(15.0%)有效,3例(5.0%)无效,总有效率95.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A[]1674-074

2、2(2014)03(b)-0116-02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之一,病程较长,患者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以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以及高血压等,并伴有肾功能减弱,可逐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显著疗效,且长期用药可引起各类不良反应[1]。该研究分析了2012年1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疗法及疗效,旨在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在18~56岁之间,平均为(41.5±5.5)岁

3、;病程在7个月~19年之间,平均为(6.6±2.3)年。1.2方法参照相关文献将慢性肾小球肾炎分为本虚证及标实证两类证型,其中,本虚证分为脾肾阳虚证、(脾)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以及肝肾阴虚证4个证型,标实证则分为湿热证、血瘀证以及湿浊证型3种证型[2]。根据不同证型辨证用药,具体方法如下。1.2.1脾肾阳虚证治以温阳健脾法,选择实脾饮加减治疗,药用大腹皮20g,川厚朴、木瓜各15g,茯苓、木香、法半夏及白术各10g,干姜8g,附子3g,对于湿重者,加用泽泻及猪苓各10g,对于气血乏力者,加用黄芪15g。1.2.2(脾)肺肾气虚证治以补益肺肾或者健脾

4、益肾补气法,选择四君子汤加减进行治疗,药用茅芦根20g,茯苓、潞党参、山药、生黄芪及益母草各15g,车前草、白术及仙灵脾各10g,甘草5g。1.2.3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法,选择参茂地黄汤加减进行治疗,药用凤尾草30g,泽泻、茯苓、太子参、车前子及生黄芪各15g,生地、山药、山萸肉及丹皮各10g。对于咽干痛者,可加用麦冬、玄参各6g,对于血压较高者加用牛膝、杜仲及石决明。1.2.4肝肾阴虚证治以滋养肝肾之法,选择杞菊地黄汤加减进行治疗,药用黄柏15g,丹皮、山茱萸、山药、熟地、枸杞子、茯苓、菊花及泽泻各10g。对于水肿者,可加用滑石、猪苓及泽泻各1

5、0g;对于血尿者,可加用白茅根、旱莲草及小蓟各10g。1.2.5血瘀证治以化气行水及活血化瘀法,选择桃红四物汤配合五苓散加减进行治疗,药用当归、桃仁、红花、生地、茯苓、赤芍、泽泻、猪苓、丹参、山楂及白术各10g。1.2.6湿热证治以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法,选择五味消毒饮联合五苓散加减进行治疗,药用白花蛇舌草及天葵子各15g,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泽泻、金银花、白术、茯苓、桂枝及猪苓各10g,甘草5g。1.2.7湿浊证治以降逆止呕、升清降浊之法,选择半夏泻心汤联合五苓散加减进行治疗,药用黄连、半夏、黄芩、党参、干姜、竹茹、茯苓、泽泻、茯苓、桂枝、猪苓

6、、白术各10g,甘草5g,大黄3g。1.3疗效评价痊愈:患者的各项症状以及体征均完全消失,经尿蛋白检查持续呈阴性,或者24h尿蛋白持续<0.2g/h,经高倍镜检查显示尿红细胞均完全消失,经尿沉渣检查显示尿沉渣计数完全恢复正常;显效: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接近正常;好转: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明显减轻,各项检查均明显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各项实验室检查未得到改善。2结果该组60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治疗有效率为95.0%。各证型临床疗效,见表1。3讨论慢性肾小球肾炎多病情迁延、进程缓慢,基本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血尿以及肾

7、功能损害等[2]。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于“肾风”、“水肿”、“腰痛”、“眩晕”、“虚劳”等范畴,其病因及病机复杂,故主张辨证论治[3]。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是其主要发病原因,机体脏腑功能虚损以及免疫功能异常与该病的发生及发展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因肾为先天之本,而脾主后天,故脾肾两虚是该病的发病基础[2]。蛋白尿属于机体水谷精微之物,源自脾胃的后天,因肾失封藏而泄露所致。而外感风湿热或者淤血等均可导致免疫紊乱,故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以标本兼治。该病发病早期多见肺脾肾气虚或者肺肾阳虚,并兼有湿热热毒,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多见阴阳两虚或者肝肾阴虚,并兼有淤

8、血以及湿热等[4]。故该研究将其分为本虚证及标实证两类证型,其中,本虚证分为脾肾阳虚证、(脾)肺肾气虚证、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