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

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

ID:23687499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_第1页
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_第2页
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_第3页
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_第4页
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陈奇,佳韩祺(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摘要:依恋风格是个体与依恋对象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系统性的情感和行为模式.近年来随着依恋的信息加工差异在很多研究中被强调,注意对依恋系统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不同依恋风格个体的注意偏向.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依恋风格和注意偏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1)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特点;(2)注意偏向产生的机制;(3)相关的神经电生理学的研究;(4)目前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jyqkorphmovie

2、范式来研究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敏感性和警觉性.Niedenthal的实验发现,焦虑型依恋个体总是最晚看到高兴和愤怒面部表情的消失,说明他们在知觉情绪信息时警觉性较高(Niedenthal,Braueretal.2002).但Fraley等人认为较早知觉到情绪表情消失也可能反映出个体对情绪表情变化的警觉性,为了区分焦虑型个体是对情绪信息较警觉还是对情绪信息的变化较警觉,Fraley拓展了morph实验范式对其进行研究(ChrisFraley,Niedenthaletal.2006).范式的不同之处在于Frale

3、y呈现了中性表情逐渐变化到情绪表情的视频,让被试在情绪表情出现时做出判断.Fraley假设如果被试对情绪表情的变化非常警觉,那么他们应该能比较早的知觉到情绪表情的消失同时也比较早知觉到情绪表情的出现.结果表明高依恋焦虑的被试对情绪表情消失和出现的知觉都较早,表现出对情绪表情高敏感性和警觉性的特点.许多研究者认为回避型个体与焦虑型个体的行为系统相对立,因此回避型个体应该对依恋相关的经历注意较少,表现出回避的倾向,但Maier等人的研究却发现了回避型依恋个体对情绪信息的警觉倾向.他们采用最小变化法逐渐改变包含社会情感信息

4、图片的呈现时间,以考察不同依恋个体对社会情绪信息的知觉阈限(Maier,Bernieretal.2005).结果发现,冷漠维度(相当于依恋回避)与社会情绪信息知觉阈限呈显著的负相关,即在冷漠维度上得分越高,对社会情绪信息警惕性越高,发现了回避型个体的警觉倾向.我们可以解释为,回避型个体的高警觉性使他们能及早地对威胁信息做出回避防御.2.2回避倾向大多数依恋领域有关注意偏向的研究发现,非安全型依恋个体对负性依恋信息表现出回避和抑制的倾向.Emmichoven的情绪性Stroop实验发现安全依恋表征的焦虑症个体有较大的S

5、troop效应,表现出对信息的警觉,而不安全型依恋的焦虑症个体对威胁性信息倾向于忽视和回避,不安全依恋的非临床焦虑症个体也难以维持对信息的注意,对情绪信息表现出一致的回避倾向(VanEmmichoven,etal.2003).Edelstein认为依恋主题相关的刺激能更好地激活依恋系统,因此采用情绪性Stroop范式调查了回避型个体是否限制了对依恋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EdelsteinandGillath2008).实验材料包含情绪性刺激和中性的非依恋相关的刺激,以期调查这种注意偏向的特异性.结果发现回避型个体会抑制

6、对依恋相关刺激的注意,导致情绪Stroop效应的减少,这种回避型加工偏见在正性和负性依恋相关的词语中非常明显,在与依恋直接相关较少的情绪词中不明显,强调了注意偏向的特异性.Deentandtheperceptionofemotionalexpressions:Probingthehyperactivatingstrategiesunderlyinganxiousattachment."JournalofPersonality74(4):1163-1.〔2〕Dan,O.andS.Raz(2012)."Adultatta

7、chmentandemotionalprocessingbiases:An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s)study."BiologicalPsychology91(2):212-220.〔3〕Deentandattentiontopositiveandnegativeemotionalfaceexpressions."JournalofResearchinPersonality42(2):498-505.〔4〕Deent:Adot-probestudy."BehaviourResearch

8、andTherapy.〔5〕Edelstein,R.S.(2006)."Attachmentandemotionalmemory:Investigatingthesourceandextentofavoidantmemoryimpairments."Emotion6(2):340-345.〔6〕Maier,M.A.,etal.(2005)."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