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

探讨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

ID:23771853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探讨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_第1页
探讨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_第2页
探讨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_第3页
探讨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_第4页
探讨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作为我国高等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师范院校,急需对课程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等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才能适应该课程教学的需要。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就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实践与研究。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各类学生层次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层次界限逐渐明晰。构架在信息技术教育这条主线上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的难度逐步加大,出现

2、了一些新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组织都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要改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1教学体系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且概念众多,理论复杂,技术发展迅速。并且是一门与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交叉科学,按传统自然方式进行教学的方式由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已不再适合新形式的发展。因此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形成适应差异,发展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体系,而分层教学体系可以使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层次需求,适当掌握教学进度与深度,从

3、而提高教学效率,满足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所需。  1.1教学目标的层次化  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育可采用三层次的教学模式。  第一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理论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从完善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能方面打下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基础,同时为后续课程服务。(转载自中国评价网.nseac.)  第二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技能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的技能。进而能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设计技能教育

4、。该层次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系统设计与施工能力,使之适应计算机学科的动态发展及与其它学科(如通讯、自动控制)的交叉应用,具有计算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网络维护的能力。进而成为从事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的系统研究、设计、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1.2教学过程的层次化  首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结合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该层次学习的教学内容,必要时可补充教材上不详细的内容或进行适当的引申,明确每次课的基础内容和引申内容。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准

5、备。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放低要求和起点,注重讲解和演示,使其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精讲精练,既重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善于引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在原有课本知识已巩固的情况下,教师要引申一些实例让其多加练习,给该层次学生创造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有问题时随时可以提问、讨论,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在练习环节,对基本习题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对,较难的习题要使低层次

6、的学生能听懂但不必要求会做,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分层次教学。  再次,在上机辅导中要做好分层次实践的准备。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实验环节对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直接的帮助,其实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对实验教学内容层次化。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更多的是做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基础,巩固技能;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加入设计性实验,在知识、技能巩固的基础上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应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设计一些应用性、灵活性及探索性较强、思维量大

7、的实验。  1.1网络的一般概念,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概述,2.2M/M/1排队模型。  3.1数据传输基本原理,3.2常用的层标准。  4.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4.2停止等待协议,4.3连续ARQ协议,4.4选择重传ARQ协议,4.5HDLC,4.6PPP。  5.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5.2路径选择,5.3拥塞控制,5.4X.25。  6.1网络互连概念,6.2因特网上的网络层。  7.1层概述,7.2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7.3UDP,7.4TCP,7.5影响计算机网络的若干因素。  8.1I

8、EEE802标准概述,8.2IEEE802.3,8.3快速以太网。  9.1ISO/OSIRM的高三层,9.2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9.3域名系统DNS,9.4计算机网络,9.5计算机网络安全,9.6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0.1联网设备概述,10.2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