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夏烈:难以界定的文学身份

对于夏烈:难以界定的文学身份

ID:23787193

大小:5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0

对于夏烈:难以界定的文学身份_第1页
对于夏烈:难以界定的文学身份_第2页
对于夏烈:难以界定的文学身份_第3页
对于夏烈:难以界定的文学身份_第4页
对于夏烈:难以界定的文学身份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于夏烈:难以界定的文学身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夏烈:难以界定的文学身份对于夏烈:难以界定的文学身份导读:十年之杭州作家群》一文中,夏烈如数家珍地盘点着本土作家,并且在现实中也乐于把杭州的本地介绍给评论家和杂志编辑。同时,夏烈又关注着叶弥、张学东、毕飞宇、金仁顺、潘向黎、戴来、张惠雯、小饭等一大批实力派中青年作家,他的著作《裂变与交互:当下文艺生态的直现与反思》中,几乎是对中国文坛中坚力量评论的结集。尤其在认识夏烈以前,传说中他(她?)是浙江文艺出版社的一个马列老太,这让我觉得这个“烈”字和马列老太身份相符。那时候我作为隅居诸暨的一名,和公众人物夏烈之间偶有邮件来往,从邮件的字里行间我能嗅出这样一个信息:夏烈

2、很忙。  后来夏烈应《西湖》杂志的邀约,给那时候作为杂志新锐之一的我写过一篇评论,现在我能清晰地记得评论的标题:开往春天的地铁。我是比较喜欢地铁的,我觉得作为一种“钝器”,在幽暗的地下穿行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但我不知道我这辆老掉牙的地铁是不是能够开往春天,于是就晃晃悠悠得过且过地一直吭哧吭哧开着。  真正认识夏烈,才知道这位文学前辈原来比我要小那么一大截。他所以给人“学富五车”的感觉,大概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大量的藏书不仅堆满了他的住所,而且还冠冕堂皇地在其供职的单位占有了一间作为仓库,也不知他哪里来的这样的能耐。而不知是因为读书读得多了所以成了文学评论家

3、,还是因为作为评论家而必须大量的阅读,总之阅读让他的知识面极广,每次的会面都能很幸福地听到他滔滔不绝的妙语连珠。你要说学问,他陪你说学问。你要说笑话,他可以讲单口相声。杭州话和普通话轮番上场,而且上海话也说得不错,只是英语水平没有考证过。所以,我总是在闭上眼睛的时候,模糊地想到他的面容,十分清晰地想到他的嗓音。  夏烈写得一手好字,洋洋洒洒,如果穿上古装,他一定是一个标准的书生。有些文人适合生活在现代,有些文人适合生活在古代,而夏烈是适合同时生活在现代和古代的,他有着强烈的都市感,也有着典型的旧文人之心。所以他既可以和文物商人一起研究文物的价值,喝咖啡和通宵泡X,也

4、可以和木心、陈子善等老师成为忘年好友,谈古论今。我觉得他是一个可以上午坐开往都市的飞机,下午坐驶往唐朝马车的人。  多年以来夏烈专心论学,读书,做文学评论,孜孜以求,以好青年的形象示人。在他的手里,发现了一大批的本地新锐,如鲍贝、许仙、草白、卢江良、方格子等等,他不断地推介这些年轻作家,十分用劲地剖析他们的作品。在《浙江文学三十年之杭州作家群》一文中,夏烈如数家珍地盘点着本土作家,并且在现实中也乐于把杭州的本地介绍给评论家和杂志编辑。同时,夏烈又关注着叶弥、张学东、毕飞宇、金仁顺、潘向黎、戴来、张惠雯、小饭等一大批实力派中青年作家,他的著作《裂变与交互:当下文艺生态

5、的直现与反思》中,几乎是对中国文坛中坚力量评论的结集。尤其是他在“散文化短评和批评文风的探索”这一小辑中,用散文笔法,盘点了铁凝、迟子建、毕飞字、苏童、潘向黎等的短篇作品,对于我这样一个不懂得文学评论的人来说,一向拒绝专业术语,却十分喜欢这种到位又读来轻松的批评文体。  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夏烈的文学批评在浙江乃至国内文学评论界是很有影响的。作为评论家的夏烈在他的本行理论探讨方面,至少有这样两个领域是卓有建树。一个就是他对X络文学以及类型文学的大力提倡和深入研究。他指出,如果按照王国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标准看,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不是传统文学,而应该是X络文学

6、或者说类型文学。此说虽然会引起其他评论家的不同意见,但我以为夏烈这种说法,体现了他的独到眼光。针对一般人对X络文学的种种批评和蔑视,夏烈以为其实只要不拘泥于所谓的精英立场,而是放下架子平心静气地阅读那些X络文学作品的话,就会发现在大量的所谓“糟粕”之外,其实有不少作品已经开始显露经典的水准,即便是按照传统文学的标准也如此。证据之一就是最最严肃的传统文学期刊《收获》,也开始对X络文学敞开了大门。同时,夏烈认为,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从通俗文学到X络文学再到类型文学,这似乎构成了当代文学发展的另一个链条,它们前后相续,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学家族。对于这样一个文学现象,任何的

7、视而不见或者轻视,都会受到历史的惩罚。  作为杭州本土成长起来的评论家,夏烈还提出了“杭州作家群”的概念,虽然他自己也认为这还是一个“潜伏的概念”。但在我看来,这也充分体现了夏烈敏锐的文学触觉和开阔的学术视野。杭州历史上就是文人荟萃之地,这三十多年在杭州这个城市更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所以我以为夏烈的这个命名很有必要,对这个作家群体的研究也因此纳入夏烈的视野。夏烈认为杭州作家群的美学特色可以用文化“寻根”概括,“雅而好古,返本开新”是杭州作家群的整体美学追求。不才有幸成为这其中的一分子,看看自己的创作,似乎觉得夏烈“这厮”的概括还真有道理。此外,就连那些从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