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

ID:23823446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_第1页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_第2页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_第3页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_第4页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1003-6148(2016)6-0039-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一轮课程改革告诉我们,成功的物理教学应实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整合。2015年10月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

2、态度与责任”等4个方面的要素构成[1]。  那么,怎样才能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教育,把核心素养教育落到物理学科教学中?基于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实际特点,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现就对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几点思考。  1物理教学要促进学生哲学思考  首先,以物理学的发展史教育人。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战胜谬误的历史,是一代接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的历史。例如,“经典力学之父”牛顿“如果我能看的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名言让学生学会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及实事求是的态度;法拉第十年磨一剑的事迹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居

3、里夫妇为提炼放射性元素镭而甘愿受放射性辐射损害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为造福人类敢于献身的精神……物理教学中让学生重温这些历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学到科学家坚忍不拔、敢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实现立德树人。  其次,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人。对科学家的评价我们还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情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情的另一方面。例如,在介绍伽利略、牛顿、开普勒、法拉第、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的贡献时,我们都非常正面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但在谈到亚里士多德时,我们可能更多地当作“反面教材”,忽视他的贡献,甚至“嘲笑”他。其实

4、,在教学中提及亚里士多德的一些错误观点时也不妨进一步指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马克思称他是最博学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用客观、科学的态度去评价一个人,从而懂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人。  2物理教学要启发学生的学科思维  马云曾说:“一个人最需要学习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如何学习是让学生从“知识”层而上升到“智慧”层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的物理教学往往重知识、轻过程,重结论、轻实践,在这样的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思维定势,容易一叶障目,不见物理学的“森林”。  例如,在“力的分解”教学中,教师一般先

5、讲力的分解方法,然后讲解典型例题,最后就大量地让学生练习巩固。而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分解,怎么进行力的分解,如何应用力的分解,教师则是一笔带过,这样做短期效果很光亮,但学生的学科思维被“格式化”,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也就不复存在。  笔者曾在所教高一学生中做过一次测试,以下是其中两道题目。  题目1如图1所示,物块所受的重力G=10N,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45°,BO绳水平,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求AO、BO绳所受的拉力分别是多少?  题目2假如你驾小车在野外树林陷入泥坑里,此刻你发现无法向周围人求救,若车里只有一根长绳,你如何自救。  对题目1,大多数学生能应用力的分解计算出正确

6、的结果,说明多数学生还是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模型化”的题目;题目2,还是考查相同的知识,但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解决,说明虽然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只懂得机械做题,不会从物理迁移到生活解决问题。  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能够解决“模型化”的题目,更要启发学生学科思维和方法,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3物理教学要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体验到的东西最具真实感,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2]。在物理教学中,因为所涉知识面广,概念抽象,规律复杂,题目多变,仅仅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索空间,让学生参与

7、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最终使知识由抽象变为形象,思维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例如,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摇‘绳’发电”实验:如图2所示,让两个同学摇动导线,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的摆动情况,可以感知地磁场的存在及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情况;在学习“自感现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千人震”实验:如图3所示,在开关断开瞬间,牵手学生有强烈触电的感觉,让学生体验线圈在自感现象发生时神奇的“魔力”;在研究“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针浮液面”实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