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进步,仰仗科技创新-第1

人类社会进步,仰仗科技创新-第1

ID:23825620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人类社会进步,仰仗科技创新-第1_第1页
人类社会进步,仰仗科技创新-第1_第2页
人类社会进步,仰仗科技创新-第1_第3页
人类社会进步,仰仗科技创新-第1_第4页
人类社会进步,仰仗科技创新-第1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社会进步,仰仗科技创新-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类社会进步,仰仗科技创新

2、第1内容显示中 一个地区、民族、国家……的发展进步状况,可从许多方面,诸如政治体制、教育程度、生产(经营)总值、人均收入、环境保护、治安质量……等等进行评估;但如果没有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持,没有科技创新成就为实证,一切丰功伟绩,总是绣花枕头,表面文章。好比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便幸免於“至恶”或“至善”型浩劫,充其量只能依靠外在机遇,运用“拿来主义”那点儿慧黠,搬弄发达国家现成发明创造结晶,纵极一时之盛,也改变不了东施效颦、忝附骥尾,以至假、大、空,虚矫伪冒脾性,格格不入,无缘跻身先进人类创新俱乐部。历史长河,大浪淘沙。诸如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希腊、罗

3、马和墨西哥玛雅等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都走过了它们的巅峰时期,由绚丽归於平淡,以至失落或者沉沦,宛然“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中国“郁郁乎文哉”的西周进入铁器时代之际,欧洲现代国家均未成型,史家尚以蛮人(Barbarian)相称。到汉唐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水平还处於世界先进地位,明末清初时中国国内生产毛值(GDP)据估计尚占世界的37%,但自此每况愈下,一蹶不振,竟由上国天朝(Celestial)沦为俎上鱼肉。在希腊城邦和罗马盛世,甚至出现过令人叹为观止,启迪后世不尽的古典民主政治和共和制度,但一概不成正果,早早夭折,荡然无存了。究其原因,说千道万,借用马克思主义语言,根

4、本一条就是丧失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势头,或即丧失了继续进步的能力。一床锦被,盖不尽许多残花败柳,不免回天乏力,黯然落败出局。先进生产力源自科技创新。一个缺乏科技创造力为后盾的政治、经济体系,无论看去多么灿烂辉煌,不仅保障不了“可持续性”增长,难免泡沫重重,危机四伏。人类史上一个个宏大文明的没落,一起起文治武功辉煌社会实验的失败,以及今日世界各地政治经济地图现状,包括有气无力的所谓“拉美”现象,都在反反复复证明这个简单之至的道理。“人类的生活就是创造,就是努力去战胜僵死的物质的抵抗力,希望掌握物质的一切秘密,并且迫使它的力量服从人的意志,为人的幸福服务。”(高尔基,引自《俄国文学史》)人

5、类是芸芸众生当中唯一拥有这种创造能力的“万物之灵”。早在古籍《尚书.泰誓》中,就为人类在天地寰宇中定位:“惟人万物之灵”。“灵性”,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现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发现和运用越来越多的规律性,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进程,按照自己的需要创造性地改造自然,支配自然,不断改善自身生存条件,追求越来越高层次的自由和解放。恩格斯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存、享受和发展(见《马恩选集》第3卷)生存和享受是一切生物的共性,发展则是人类运用特秉创造能力实现自我超越的努力。人生若苟安现状,不图发展,沉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我无欲则民自朴

6、”,或是“桃花源记”式与世无争遐想,即便人模人样,“被服儒雅”,枉有宝贵灵性创造能力,隐而不发,如有若无,莫非有意无意放弃或埋没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赋本性,把自己与非灵性生物划上了等号?邓小平说得好:“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就是人类运用灵性创造能力,探索事物规律性的学问;技术,是将这种学问付诸实践、产生实效,可以用来增进人类福祉的具体方法。科技创新,意味着人类不断发现和运用事物的规律性,把自然物作为他的工具,变成了他的活动器官,延长和加强了自己的四肢和大脑,从石矛、石斧、牛耕马拉到合金器材,蒸汽机、电力驱动、轮船飞机,遥测遥讯、宇航、电脑、互联网、燃料电池、基因工程、纳米材料……实现生

7、产力的发展进步,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人类因而脱离茹毛饮血的穴居人丛林生涯,经由图腾部族,雏形国家,创造宗教、艺术、法律、制度,到建成现代民主政治和“合作比不合作好”的经济结构……只有具有科技进步内涵的社会发展变化,才是体现天赋灵性功能,提升人类掌握运用事物规律性的能力水平,通向高层次自由和解放的登云路。没有科技创新,生产力停滞不前,任何看上去了不起的社会变化都是“平面”性质,谈不上进步的上升意义。就像成吉思汗-忽必烈战无不胜的赫赫武功那样,从历史发展高度而论,了无正面价值痕迹可寻;而戎马倥偬、勋业彪炳的亚历山大大帝出生前后五百年间,我们的祖先的生活方式没有什么两样。从大多日

8、常活动看,甚至公元后1500年时大部分人仍然过著与公元前1500年的人差不多的生活。法国哲学家、诗人、作家和历史学家伏尔泰(Volatire)在他的《英国通讯》一书中谈到,1726年,他无意中听到学者们议论:谁是最伟大的人,是凯撒、亚历山大、铁木真,还是克伦威尔?有位学者坚持认为牛顿无疑是最伟大的人。伏尔泰同意他的观点,因为“他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