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秦州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天水市秦州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ID:23841387

大小:146.52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10

天水市秦州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_第1页
天水市秦州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_第2页
天水市秦州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_第3页
天水市秦州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_第4页
天水市秦州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水市秦州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天水市秦州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时“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甘办发〔2017〕68号)、省扶贫办、省发改委《关于做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甘开办发〔2017〕178号)要求,立足我区实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调研,归类整理致贫原因,针对贫困村、户需求,为确保全区实现稳定脱贫,特

2、制定了本实施方案,现予以公示。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天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辖16镇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总人口70.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85万人,占总人口的65.12%。秦州区不是国扶县、片区县,以“插花县”形式纳入国家“六盘山”贫困片区规划,2013年,全区贫困户2.6万户12.06万人,贫困发生率26.28%,贫困村84个;2014年脱贫7216户3.37万人,年底剩余贫困户1.9万户8.79万人,贫困发生率19.15%;2015年脱贫410

3、9户1.93万人,年底剩余贫困户1.5万户6.93万人,贫困发生率15.10%;2016年脱贫3238户1.5万人,贫困村退出13个,年底贫困户1.15万户5.38万人,贫困发生率11.68%,2016年底剩余贫困村71个;2017年实际脱贫2万人,贫困人口降到3.4万人,贫困村退出12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42%,年底剩余贫困村122个(含63个非建档立卡贫困村的深度贫困村,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二)脱贫攻坚成效。近年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秦州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十九大

4、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扶贫开发战略部署要求,着眼优化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紧盯全面小康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创新工作载体,破解制约瓶颈,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至2017年,全区贫困人口12.06万人下降到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6.4%下降到7.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12元,同比增长9.5%以上。我区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集中资金、集中资源、集中精力,着力解决每一户实际问题,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有效缓解,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产

5、业发展、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三)困难和问题。由于我区农业人口多,基础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非贫困村深度贫困问题比较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依然较差,农村基本贫困面貌尚未得到彻底改变。一是致贫原因复杂,脱贫任务繁重。-21-我区深度贫困村中,突遇重病、慢性病患者,或者是劳动力死亡伤残的居多,113个深度贫困村中有63个行政村没有标椎化卫生室,对患病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不能及时治疗,导致小病久拖成大病;在家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认识不高,技能比较单一,缺乏新型产业发展技能;部分

6、镇、村供子女上学、“婚丧嫁娶”等费用支出较大,从而导致个别贫困户债务累累。截止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人员占比35.8%、缺技术占比28.6%、缺资金占比10.8%、因残致贫人员占比4.8%、缺劳动力占比0.4%,因病、缺技术、缺资金、因残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脱贫难度较大。二是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欠缺。我区地处山区,境内自然灾害频发,致使农村公路水毁、滑坡等病害经常发生,农村公路养护力量薄弱、技术落后以及养护经费不足,正常年景自然灾害造成的公路损失年均约500万元以上;农户坐落零散、常年举家外出务工等原因,距离管网较远的贫困户

7、安装自来水成本高,对入户项目不积极,项目进户难、落实难;部分农户在外租房或购房,不愿进行房屋修建或改造,土坯房较多;我区不是国扶县区、片区县区,虽已纳入国家贫困片区规划,但不享受片区特殊扶贫政策,与其他片区重点国扶县相比,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项目资金严重不足,与周边兄弟县区差距仍然很大;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各项扶持政策都倾斜于贫困村,非贫困村政策资金投入小、项目实施少,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发展等方面欠账较大。三是产业发展滞后,农户收益较低。受自然条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因素制约,部分农户仍然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

8、粮食作物为主,虽然贫困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但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带动产业发展效应不明显。目前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村内留守的多为老、弱、妇、幼,对致富产业疏于管理,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全区产业发展以零星自建为主,没有形成集中连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