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

ID:23853552

大小:9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11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1页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2页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3页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4页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5页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6页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7页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8页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9页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甲马营镇实验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

2、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

3、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  周次教学内容1-

4、2第一单元3-4第二单元5-6第三单元7-8复习一9-10复习二、期中考试11-12第四单元13-14第五单元15-16第六单元17-18附录19-20复习21年终考试第一单元采莲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5、。(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在情境中背诵,这样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更有激情。第一单元采莲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5则。2.了解这5则意思。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

6、.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教学反思:只有让学生理解诗句或谚语的含义,才能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快速记忆。第二单元清溪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

7、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教学反思:本单元好多诗句之前孩子们学习过,如《望天门山》,因此,用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