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思考

对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思考

ID:23909294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对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思考  _第1页
对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思考  _第2页
对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思考  _第3页
对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思考  _第4页
对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思考  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思考  摘要:以现代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教学思想;以人才市场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重点。  关键词:教育教学;创新;观念;课程丛选忠稿件    教育教学创新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动力之源,是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人才的关键所在。那么,当前地方院校教育教学创新应重点解决那些问题呢?对此,笔者提出以下看法。    一以现代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教学思想    乍看,此命题似乎没有什么新意,其实不然

2、。尽管人们经常提及此事,但对一些地方院校而言,特别是对近几年刚升格的院校来说,由于固有办学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有其现实针对性。  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促进了教育教学思想的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的大讨论,其推动源于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过去重知识的传授到重能力的培养,到现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这一过程本身反映了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教育教学思想的不断更新。任何改革都是以思想的更新为先导,教育教学改革也不例外。教育教学思想是一个多

3、层次的观念体系,对学校而言,大体分为办学观、人才观、教学观三个层次。  1树立定位准、有特色的办学观  办学观是学校决策者教育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事关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大局,具有前瞻性和方向性。一个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学科专业结构、办学特色、服务面向等。它是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当前,学校要以现代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转变传统的单一的质量观,树立现代的多元的质量观;本着积极向上又实事求是的原则,给学校以准确的定位,防止和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根据自身办学条件、

4、层次、类型、地域环境,找准在人才市场的位置;充分挖掘并发挥学校的优势,力争办出特色。特别是,准确的定位和办出特色是一些院校应特别关注并努力解决好的两个问题。欲做到准确定位,就要坚持科学精神,坚持教育规律,坚持头脑冷热适中,切忌一个“过”字。办出特色是各层次、各类型院校都应努力争取做到的。当然,特色的内涵可以有所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特色意味着创新,特色蕴涵着水平。避免趋同性,是办出特色的前提。  2树立上手快、适应性强的人才观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强调的是培

5、养“对口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对口的专业岗位,只需发挥单一的专业功能,很少有职业的变化。由于人才的知识面窄,故适应性不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社会主体的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以及职业的流动性增大,从而对高校、特别是对地方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上手快、适应性强。所谓上手快,就是缩短、甚至消除专业与就业岗位的距离,这就需要培养对象不仅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所谓适应性强,就是既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从事本专业职业工作的能力

6、,又要有一定的发展能力——跨行业、跨专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等。  3树立“三在三要”的教学观  传统教学观中一些过时部分,至今仍在一定范围内起著作用。具体表现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者;不恰当地强化理论教学,弱化实践教学;在教学管理上,强调整齐划一,从一而终,缺乏弹性,漠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这些陈旧的教学观,尽管人们对其已有所认识,但由于长期形成的“惯性”,加之一些教师自

7、身的局限性和领导缺乏必要的决心,使问题并没有得到全面、彻底的解决。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概括起来是“三在三要”。在教学目的上,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把学生个体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教学内容上,要从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出发,拓宽学生视野,给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的空间。在课程体系上,要协调好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他们之间的权重比例,做到科学、合理。    二以人才市场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为导向,优

8、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适用性、实用型人才成为人才市场的宠儿,毕业生工作岗位分布面的展延也是一个不争的现实。面对这一形势,多年来高等教育界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也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总体看,状况并不理想,发展也不平衡。比如:课程体系中依然是传统课程多,新的课程少;单一课程多,综合课程少;专业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为此,加大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