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ID:23934144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y二y教育资源C网V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复习纲要(特长班专用)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点扫描】考纲内容课标要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外开放

2、格局的初步形成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基本线索】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光辉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过渡时期,主要进行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到“文革”结束,为曲折发展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取得了重

3、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基本分期如下:【考点概要】考点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过渡时期(1949~1956):社会主义建设起步。(1)建国初期(1949~1952):巩固政权,恢复经济,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1953~1957)——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背景:①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巩固国防,需加快工业化进程。②新中国政权的巩固。③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④借鉴苏联经验。▲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4、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①核心:一化三改造。②特点:革命(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同时进行。▲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①基本任务: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建立起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初步基础。→特点:一方面,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另一方面,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②工业化建设——发展生产力A.重点建设:a.行业:重工业及交通运输业;b.区域:东北→形成东北老工业基地

5、。B.主要成果:a.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b.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A.目的:适应工业化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B.改造含义及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变革。C.过程:D.结果:a.1956年底基本完成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为工业化建设开辟道路。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十年探索,曲折发展。(1)中共八大(1956年秋):①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6、②主要内容:A.主要矛盾:建立先进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B.总任务:集中精力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经济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③意义:正确认识了国情,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但未能坚持下去。(2)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1956年):提出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①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②评价: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国民经济落后的愿望,

7、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4)大跃进(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后开始)①特征:以大炼钢铁为中心,追求建设的高指标、高速度、浮夸风、共产风。②宣传语:“工业生产以钢为纲,农业生产以粮为纲”、放卫星、全民大炼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超英赶美平常事”,等等。③影响: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境破坏,群众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5)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①特征: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平二调(平均主义,无偿调用农民财产)。具体表现:土地公有,统一经营,

8、集中劳动,统一分配。②宣传语:“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③评价:超越农村生产力的水平,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农业生产力,造成经济困难。④教训:生产关系的改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