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ID:24026550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_第1页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_第2页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_第3页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诱因、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2例产后出血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时产后出血19例(86.36%)。晚期产后出血3例(13.64)。结论首先应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可能诱发的因素,然后进行处理,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分析;防治  []R714[]B[]1005-0515(2011)-12-094-0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发生在胎儿娩出后至产后8周。因出血时间不同分为早时产后出血和晚时产后出血,临床以前者多见。无论是早时产后出血或晚时产后出血,如果处理不当或

2、不及时,均可造成产妇死亡,故产科工必须具有高度责任感,重视产科工作与质量积极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现对我院近年来遇到的22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找出产后出血的诱因及发生机理,探讨其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2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2诊断标准胎儿娩出24小时以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者为早期产后出血,产后24小时以后至产后8周内长期少量流血或间断性阴道大出血者为晚期产后出血。  1.3方法胎儿娩出后至产后2小时之出血量,用弯盘收集测量,产后2小时以后的出血量靠医

3、师目测估计或者患者叙述。  2结果  2.1一般情况22例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28岁;孕龄38-42周,平均39.8周;经产妇11例,初产妇11例(含双胎一例);阴道分娩20例(90.91%),剖宫产2例(9.09%);新生儿体重2900-4000g,平均3450g;早期产后出血19例(85.36%),出血量500-800ml,晚期产后出血3例(13.64%),出血量1000ml以上。  2.2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产后精神因素1例(4.55%),产程过长、产妇衰竭2例(9.09%);巨大儿2例(9.09%),胎盘剥离不全2例(9.09%);

4、多次人工流产胎盘粘连4例(18.18%),蜕膜残留3例(13.64%),胎盘、胎膜残留4例(18.18%),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1例(4.55%)。其他2例(9.09%)。  3讨论  3.1产后出血的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分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或裂开等,其他因素有高龄产妇、精神因素、膀胱充盈、蜕膜残留等,某些妊娠合并症如妊高征、胎盘早剥、肝炎等也可引起产后出血。本组因胎盘、胎膜及蜕膜残留引起者占31.82%,因多次人工流产术后胎盘粘连引起者占13.18%,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3.2产后出

5、血的防治根据本组22例产后出血患者病因及可能诱发之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1)加强对优生优育知识的宣教,避免多次人工流产,正确指导避孕,反对以人工终止妊娠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2)废除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减轻产妇的精神负担。3)加强孕期,尤其是围产期保健,筛查高危妊娠,对有妊娠某些禁忌症的妇女劝其避孕或施行人工流产,有妊娠合并症者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在分娩过程中重点监护。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4)正确处理各产程,避免产妇衰竭。5)疑有宫缩乏力者,待胎肩娩出后,立即肌注催产素10u,并继续静滴催产素。6)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

6、、胎膜是否完整,有无副叶胎盘的可能,也应想到蜕膜残留的可能。7)分娩后适时指导产妇排尿,,以免充盈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8)建立产后访视制度,力争早发现、早治疗。  产后出血的治疗,应先查明原因,再根据病因分别进行处理。首先,自腹部触摸子宫底高度,子宫体硬度及膀胱充盈程度;其次,仔细检查宫颈、阴道壁及后穹窿有无裂痕,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必要时行宫腔探查,最后综合分析。在及早补充血容量的前提下,对于宫缩乏力者,迅速加强宫缩;软产道裂伤者迅速按解剖层次缝合;疑为胎盘因素者可徒手剥离胎盘或用大号刮匙刮取残留部,或可用手缠纱布擦拭宫腔;疑有胎盘植入首行

7、子宫切除术,并用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