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ID:2403331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初中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主动探索解决教师或自己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经过思考,敢于挑战权威、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敢于发表自己

2、的见解,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笔者针对此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初中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旺,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最佳时机。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却很少提问,有些只是优秀生的提问,或者只是提出简单的表面层次的问题,原因有许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民主、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的缺失。教师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参与教学,课上不苟言笑,严格执行教材与教学大纲,课上不允许学生插嘴,过于强调知

3、识的传授,使得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学生没有时间思考问题,甚至有了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平等的身份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个体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展开想象,激活思维,个性飞扬,使好奇心得到充分展示与发挥,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各种奇思妙想,才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哪怕是错误的,也要以鼓励为主,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经过思考提出问题的喜悦,享受到

4、学习的乐趣,学生才能养成提问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的提问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提问意识  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问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是典型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只是一个听众,而且没有发言机会,只能听与记,进行简单记忆与机械模仿。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事,与己无关。而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主体地位

5、如何发挥呢?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学生经过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整合课内外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强大的信息库中,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疑问,并大胆地提出来。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讲完三种判定方法,即:定义法、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后,学生对此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此时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思考。期间有学生提出: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

6、等等,这说明学生有了强烈的提问意识,并把动机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说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积极思考,真正对知识进行了主动构建,对此内容真正理解了,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仅敢问,敢于挑战教师,而且善问,这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关键。学生敢于提问,有了强烈的提问意识,但没有掌握提问的方法,也就是不会提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加强学生提问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原则、定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接受、模仿,形成积极探

7、索的精神。但由于学生受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条件的限制,对提问的方法等没有系统掌握,不知以何为切入点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不严谨等。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提问方法,才能真正提出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才能真正具备了提问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以初中生的实际水平(包括基础知识水平、思维特点、接受水平等)为出发点,围绕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提问方法与技能的掌握。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生活的习惯,在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中发现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结合处发现问题,从性质、法则、定律、计算公式等方面挖掘事物的本质

8、,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大胆质疑,从思路不通,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逐渐训练,由此及彼,实现学生从提出简单问题顺利过渡到提出较复杂的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求异思维的不断发展,使学生学会从各种角度观察问题,逐渐掌握提问的方法。  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