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英雄叙事对比——以《中

中美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英雄叙事对比——以《中

ID:24088987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中美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英雄叙事对比——以《中_第1页
中美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英雄叙事对比——以《中_第2页
中美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英雄叙事对比——以《中_第3页
中美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英雄叙事对比——以《中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美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英雄叙事对比——以《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美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英雄叙事对比——以《中摘要:灾难性事件因其突发性、时效性和重要性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往往包含英雄的诞生。英雄作为古老的叙事母题之一,在在新闻报道中也屡见报端。本文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报道为例,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中美两国灾难性报道中不同的英雄叙事模式,并从原型角度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关键词:灾难新闻;英雄叙事;叙事学;原型一、引言灾难事件因其突发性、时效性以及重要性成为各国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的对象。灾难事件有三个报道侧面:灾难性事件本身,灾难性事件的受害者以及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政府或社会行为。英雄作为重要的叙

2、事母题之一,也是人类的古老叙事形态—神话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新闻报道中,各种各样的英雄形象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与聚焦被刻画出来。然而,中美两国的新闻媒体在灾难事件的报道中往往构造出不同的“英雄”形象,这与中西方历史中的原型沉淀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的灾难性事件报道为例,从新闻叙事的视角与聚焦方面来分别探讨中西方媒体不同的英雄叙事,并从历史的原型沉淀角度分析造成其差异的原因。在报道内容上,分别选取了《中国日报》在2010年4月15日到25日期间对青海玉树地震的报道以及《纽约时报》在2010年8月26日到9月6日对艾琳飓风的报道。二、《中国日

3、报》和《纽约时报》的英雄叙事策略2.1《中国日报》灾难报道中的英雄叙事策略通过对《中国日报》关于玉树地震系列报道,可以看出地震这场灾难被构建成“非法者”,“坏人”或者“恶势力”。而抗震救灾的过程成为建构英雄的过程。通过选取特定的视角与聚焦,报道从特定的角度构建出了特定的英雄形象。这里,首先要区分一下新闻叙事当中的视角与聚焦。新闻叙事文本内的视角和聚焦有其特定的意义。在新闻叙事中,叙事视角表现得时“谁看”,聚焦则强调“什么被看”;对二者进行选择与调整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前者尽可能体现的是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力图展示出一个“真实的世界”,后者则将叙事眼光投射到新闻事实

4、的“有意味”处,从而叙述出一个“意义的世界”,二者相辅相成,并以此引导接受也就是引导舆论。纵观《中国日报》的报道,从报道数量的对比来看,其中抗震救灾占据了报道的多数内容,报纸用了大量笔墨来建构“英雄形象”。我国的灾难报道通常是重“救灾”而轻“灾情”。因而对于灾情场面的具体刻画则十分有限。通过对英雄的构建,媒体发挥其在灾难中鼓舞人们士气的舆论导向作用。另外,就英雄的选定而言,《中国日报》在报道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呈现出两种报道主体:一类是政府行为,占73%;另一类是非政府(包括救援集体和个人)行为,占27%。在政府行为的刻画方面,全部为正面描写,突显国家领导人、政

5、府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作用。这反映出中国媒体的报道往往将英雄聚焦在处于权力阶层的政府或官员身上2.2《纽约时报》灾难报道中的英雄叙事2008年美国的艾琳飓风对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纽约时报》也对其进行了连续报道。从报道的数量和比例来看,《纽约时报》议题选择方面趋于平衡,但是报道主题聚焦于灾情的刻画。与《中国日报》的英雄建构不同,《纽约时报》在对抗灾救灾的刻画中,没有以政府官员作为主体。在对灾难的具体刻画当中,媒体会从各方面描述灾难造成的影响,同时还会提出警示。因此英雄的形象没有得到凸显。媒体及记者就会通过其报道行为自觉扮演起英

6、雄的角色。这也显示出了美国媒体的“英雄自恋情结”,大众传媒在美国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被誉为是在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权力”。《纽约时报》更多的是通过媒体视角来聚焦灾难,即把媒体本身作为“潜在英雄”来进行建构。何为“潜在英雄”?进行灾难叙事的媒体有时会故意弱化“建构好人”的环节,而往往进行“灾难(构建坏人)—教训与预防(可能的英雄叙事)—责任追究(惩罚坏人,构建未来英雄)”的叙事。因此,美国媒体的灾难报道中,主要以媒体的视角出发,聚焦灾情的影响与教训。灾情作为美国媒体灾难叙事的主体,则可以追溯到历史的原型沉淀。三、灾难新闻叙事中的“英雄”原型原型不仅

7、仅体现在文学叙事中。它还体现为社会心理和历史文化的力量。“灾难”和“救世”是人类古老神话的主题的重要组成。中国神话中关于洪水灾难叙事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大禹治水”,西方可以追溯到圣经中的“诺亚方舟”。通过分析这两个神话,可以发现东西方灾难新闻的叙事模式的不同缘于沉淀于东西方民族意识中的原型不同。在“大禹治水”的叙述中,发动洪水的共工被构建成了“坏人”形象,禹采取各种办法治理洪水的过程则是构建“英雄”的过程,毫无疑问禹便是其中的“英雄”。神话的重点则聚焦英雄的构建而非灾难的描写。这个典型的神话具有上古神话的普遍特点:一、洪水灾难的原因不清楚;二、治水和救世的内在

8、含义也不是十分清楚;三、上帝在“灾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