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提问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提问策略

ID:24103094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提问策略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提问策略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提问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提问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提问策略♦魏玉平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731700摘要: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提问的研究,了解当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视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既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更应探索学生开启学生思维的设问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历史素养,真正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

2、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牛.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因此,历史课程问题式教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木人就从历史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两方面谈谈木人的看法。一、历史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堂提问重数量轻质量课堂提问深度和广度,浮于表面,同时过多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思维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我设计了以下简单的问题: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和动物的根木区别是什么?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分别会使用什么火?什么是氏族

3、?等等。我设计的问题很多,全班同学都积极的举手回答,充分参与到了课堂,表面上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答案都是在课木上能够找到的,学生根木没有思考,没有动脑筋。2.提问缺乏思维的深度。课堂趣味性固然重要,侶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牛.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过分强调趣味性以及设计情境的特色性,但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缺乏思维的深度等等都不易引发学生积极而又持续的思考,更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提问过分重视虚拟情境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感受。为了突出问题的典型性,教师往往设计一些虚拟的问题,问题的情

4、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学生没有真实感受,这样不仅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在问题的探讨中冇吋也忽视了学生的过程参与,学生得不到真实的体验。二、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策略1.提问要注意把握“度”。这个“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问题的数量和难度。提问的数量课前要根据上课的内容、教学0标、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准备,教师既不能整堂课都在向学生发问,也不能因为怕提问会耽误吋间而一个问题都不提,采取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另外,问题的难易程度的设计对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很大。提出的问题要避免两个倾向,一是问题提得过深,一是问题提

5、得过浅。学生经过长时间认真思考也冋答不出来或者其至经过教师的引导也冋答不出来的这类高难度问题问得多了,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恐惧感,这吋即使教师给再多的思考吋间,恐怕学生也无心思考问题而是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老师点名来冋答问题。问题过于容易,学生会因为轻而易举的找出答案而懒于思考,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同吋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吋间。例如在讲述《美国南北战争》的吋候,很多同学不理解为什么南北战争时期就废除了黑奴制度,但是直至今天美国仍然存在种族歧视。因此我就提出了问题:南北战争究竟是为了废除黑奴制度,还是为了南北的统

6、一?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就深入进历史事件中去,学会了抓问题的实质。2.提问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0标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同时历史课程B标还强调,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冇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和学A)潜力的健康发展与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繁盛一吋的隋朝》,其中大

7、运河开通的作用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如果只是提出“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学生很容易能在教材上找出答案“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这样的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如果换成这样的问题:“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唐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工程建设项0,对隋唐之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对大运河的开凿,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大运河开通以后,南北交通方便多了。它的开•通是件好事’;也有人认为‘开运河对当吋劳动人民不是什么好事,是沉重的徭役负扪&rsqU0;。上述两种观点哪种是对

8、的?你是怎么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的?”问题紧紧围绕教学难点,同吋具奋开放性和启发性。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争鸣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从特定历史条件观察历史事件和全面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1.巧设问题情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怕尔的有意义学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历史教学中很多问题的提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