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泮托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ID:24192620

大小:65.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泮托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_第1页
泮托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_第2页
泮托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泮托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泮托拉哇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华为民(湖北省黄州区人民医院湖北黄M438000)【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206-02【摘要】目的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其患病率为1.9%[1]。近几年来,我科用泮托拉唑联合丙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进行了探讨。方法把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泮托拉唑、丙沙必利单独使用和两药联合使用。结果三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与内镜检查均有疗效,但泮托拉唑联合丙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更加明显。

2、结论泮托拉唑联合丙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泮托拉唑丙沙必利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特别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而形成。其中食管下括约肌的松弛及黏膜屏障功能破坏是两个重要原因,临床上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其治疗原则是减少胃食管反流,降低反流液的酸度,增加食管消除力和保护食管黏膜。木院自2007年至2010年对90例反流性食管就的治疗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3、1.1一般资料所有的患者均经内镜和活检确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其中男性50例,女性为40例,其中轻病情者50例,中病情者28例,重症者12例。泮托拉唑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4一70岁,平均38岁;丙沙必利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6—68岁,平均36岁;泮托拉唑联合丙沙必利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全部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三组,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泮托拉唑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2次/天,餐前口服,共12周。西沙必利组给予西沙必利

4、5mg,3次/天,餐前口服,共12周。泮托拉唑联合西沙必利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2次/天,并同时给予西沙必利5mg,3次/天,餐前口服,共12周。观察方法:治疗前后对反流,烧灼痛等症状各记录1次,症状的程度分为:0级,无症状;I级,有轻微症状;II级,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常需口服药物控制症状。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行胃镜复查,记录病变的大小和范围。1.3疗效评定标准12周后做内镜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分为: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症状改善2个级以上,但未完全消失;有效:症状改善1个等级但未完全消失;无效:无明显改善和症状

5、加重。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4统计学方法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奋显著性。2、结果经12周治疗后泮托拉唑组30例,冇效26例,无效4例,冇效率为86.7%;西沙必利组3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3.3%;泮托拉唑联合西沙必利组30例,有效29例,无效1例,有效率96.7%。泮托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组明显高于泮托组和西沙必利组,差异冇显著性(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3、讨论反流性食管炎是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灼感等症状。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或肠内容

6、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下端黏膜的炎症,是由于多种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为食管下端括约肌松驰或张力低下致使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的PH值下降和食管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侵蚀的结果[2】。所以其治疗措施主要以抑酸、改善胃肠动力和加强食管下端括约肌为主。泮托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脂溶性弱碱性药物。易浓集于酸性环境中,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顶端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质内的管状泡上,并转化为亚璜酰胺的活性形式,通过二硫键与质子泵的巯基发生不可逆性的结合,从而抑制质子泵(H+-K+-

7、ATP酶)的活性,阻断了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使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运到胃腔中,使胃液中的酸含量大人减少,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强而持久。用药后随胃酸分泌量的明显下降,胃内PH值迅速升高。而西沙必利是双向调节胃肠动力药,对胃运动有调节作用,以及对消化系统推进性运动的诱发作用,对胃排空功能的改善,对肠运动调节作用,对食管下端括约肌的调节作用,对消化道平滑肌的直接作用,有末梢镇吐作用。两药合用起协调作用,从而大大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柯美云.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临床内科杂志,2000

8、.17(2):76-78.[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9—37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