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毕生发展 

关注孩子的毕生发展 

ID:24217787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关注孩子的毕生发展 _第1页
关注孩子的毕生发展 _第2页
关注孩子的毕生发展 _第3页
关注孩子的毕生发展 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注孩子的毕生发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注孩子的毕生发展许多有识之士指出,目前国内儿童教育中很多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功利化。孩子的分数与奖状,是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因而也往往成为父母评价孩子的直接指标与关注的焦点。所以,以牺牲孩子童年的天性来换得快速的成长,往往成为许多父母的选择。然而比照漫长的人生,孩提时代仅仅是人生道路的一个小段,有远见的父母,更应将目光放在孩子的毕生发展上。毕生发展观认为: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从生命的孕育到生命的晚期,其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存在发展的起点和终点。因此,一生成长发展中任何阶

2、段的经验对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毕生发展观认为发展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功能上的增加,生命历程中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获得与丧失、成长与衰退的整合,任何发展都是新适应能力的获得,同时也包含己有能力的丧失,只是其得与失的强度与速率随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例如,婴幼儿早期母语的快速掌握,是以对其它语言发音能力的快速下降为代价的;早期一味地学识字、计算,往往也会付出感知动作不够协调、想象力匿乏的代价。成功发展就意味着同时达到最大的获得和最小的丧失,相对于人生发展的其它阶段,儿童期是获得最大、丧失最小的阶段,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对这一年龄的孩子来说,重要的是要

3、针对他的心理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与指导。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要经历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规定的。在任何一个阶段,如果个体解决了冲突,完成了该阶段所要求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相反则会形成消极的品质。个体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解决冲突、克服心理社会危机、完成发展任务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分

4、析从出生到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埃里克森认为,孩子从婴幼儿期到学前期,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培养自主感、形成主动感。婴儿出生后就有种种生物性需求,要吃、要抱、要睡、要有人逗他等等,一旦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对周围的人及其世界的信任感。这种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以后各阶段发展的基础。2、3岁以后,儿童的动作能力发展很快,必要的认知和语言能力也已具备,还多多少少形成了与父母、同伴社会交往的经验,他开始喜欢独立探索周围世界,藐视外部世界的控制,显示自己的力量。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并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从中培养他的自主感,增强学

5、习与活动的主动性。父母还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悟: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又是什么。我们以弹琴与欣赏音乐为例,来说明早期教育的结果、过程取向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很多时候,父母为孩子买了钢琴,让孩子从小练,通常希望看到练琴的结果。因此,孩子往往是为考级、加分而练,重演奏技能而轻音乐素养,会弹琴而不喜欢音乐,也谈不上欣赏音乐,甚至出现了孩子“痛苦地”弹奏“欢乐颂”的尴尬场面,孩子对弹琴与音乐的厌烦不言而喻。假如换一种角度,着眼于孩子的音乐兴趣与欣赏能力培养,父母会将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弹琴的过程中,体验弹琴时的良好亲子交往,或可欣喜地发现

6、,孩子通过学习弹琴,灵活了手指(直接导致开发大脑)、懂得了音乐语言、陶冶了性情,而这一切,是任何其它途径都难以达到的,并将有益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到了学龄期,孩子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儿童开始进入学校,意味着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为了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也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儿童必须勤奋地学习。然而,每一个开始时都努力勤奋的学生,由于未必都达到了理想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心态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有那么一些孩子,由于成绩不甚理想,被一味看重分数的父母责骂声所包孩子在不断受到挫折后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对自己越来越丧失了信心。这种心理状态,

7、心理学家称之为习得性无助感。之所以特别强调“习得性”,是因为孩子身上的这种无能感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逐渐产生的。如果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不可能达到特定的目标,或不论多么努力,也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时,就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一旦产生,就会对人的心理发展和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如认识上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上过分敏感、脆弱,行为上消极被动、缺少动力等。一味追求孩子分数的做法可以休矣。父母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能力是否得以提升、内在发展动力是否延续等等,因为只有这些品质,才是孩子未来成材的关键

8、之所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