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例诊断

疑难病例诊断

ID:242622

大小:2.64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7-07-13

疑难病例诊断_第1页
疑难病例诊断_第2页
疑难病例诊断_第3页
疑难病例诊断_第4页
疑难病例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疑难病例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疑难病例讨论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放射科焦俊女性64岁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间断性左上腹胀痛不适,伴恶心,无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腹泻。既往体健,无慢性肝病史,无输血史。CT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冠状位影像所见:肝脏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整体边界尚清,无明显包膜。病灶内部密度不均,见大量斑点状、斑片状脂性密度影及软组织密度影混杂。病变内可见增粗迂曲血管影。请问诊断或除外哪些诊断,依据是什么?病理结果: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pomas,AML)是一种极少见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1

2、4~61岁,平均年龄39岁,无明显性别差异。CT表现∙AML因肿瘤内组织成分含量不等表现不同,可分为脂肪型、平滑肌型和混合型。∙CT平扫:边界模糊的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密度与脂肪成分含量相当。肿瘤大小不等,多为单发。∙增强扫描:动脉期:多数病灶为不均匀强化,1/4病例为均匀强化,2/3病例可见瘤体内血管显影,表现为点状或扭曲的高密度影。门脉期:2/3的病例中病灶的实性部分持续性强化呈稍高或高密度,脂肪部分无强化,1/4的病例病灶呈低密度。病灶边界较前清楚。平衡期:半数病例病灶变现与门脉期相仿,病灶内脂肪成分显示更清楚。鉴别

3、诊断AML的脂肪成分可在5%~95%,混合型(脂肪成分在10%~70%)诊断不难,脂肪成分大于70%的脂肪型,容易误诊为脂肪瘤或脂肪肉瘤;脂肪成分小于10%的平滑肌型容易与肝癌或肉瘤混淆。肝脏脂肪瘤或脂肪肉瘤更罕见,CT表现有占位效应,病灶内没有异常血管影。肝癌病灶内脂肪变性脂肪密度分布弥散,界限不清,伴有液化坏死;侵犯血管,有肝硬化、AFP升高。患者,女性,20岁,皮肤、巩膜黄染3天,伴轻微腹泻,无发热、呕吐、腹痛等。B超:肝脏占位。既往史:乙肝病毒携带者。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延迟20分钟影像所见:肝左叶低密度肿块

4、,动态增强早期病灶边缘呈环形强化,周围见多发结节影,门脉期病灶边缘及内分隔延迟强化,延迟扫描显示强化向中央近展,20分钟后病灶呈等密度,中心斑片状低密度影未见强化。肝内胆管扩张。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腹腔未见积液征象。请问诊断或除外哪些诊断,依据是什么?病理结果:肝细胞肝癌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中,根据细胞排列或肿瘤结构将肝细胞肝癌(HCC)分为4种类型:染状型、假腺管型、实团型及硬化型。硬化型少见,其病理和影像学表现均与其他类型的HCC有所不同,具有富血供、延迟强化、无包膜和局限性萎缩的特征性表现。

5、在病理上硬化型HCC表现为狭条状癌细胞索被致密的结缔组织分隔,大量的纤维组织的存在使得造影剂在病灶内的滞留时间长、排泄慢,从而出现延迟强化。【本例特点】①有黄疸,乙肝病毒感染者。②肝方叶内巨块状病灶,其周边可见多个小类圆形病灶,增强扫描动、静脉期大、小病灶边缘均见强化,且强化时相较为一致;平衡期大病灶及部分小病灶仍继续强化,而另一部分小病灶密度已降低。③肝门处可见一结节状病灶,动、静脉期均见轻度强化,其压迫肝门处肝内胆管,致其远端胆管呈软藤状扩张。根据上述临床及CT特点,不支持肝血管瘤诊断,而更符合硬化型HCC的诊断。【硬化型

6、HCC与血管瘤的鉴别】①前者虽在动脉期有边缘环形或结节状强化,但强化的程度不及血管瘤高,后者的动脉期强化密度接近主动脉。②前者在静脉期和延迟期时,病灶强化范围扩大,但始终不能完全充填。③血管瘤在磁共振T2WI上为明显的灯泡征,可资鉴别。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