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挫折教育

浅析小学生挫折教育

ID:2428335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浅析小学生挫折教育_第1页
浅析小学生挫折教育_第2页
浅析小学生挫折教育_第3页
浅析小学生挫折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生挫折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小学生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229-01  一、挫折教育的提出  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人生漫长崎岖,总会有坎坎坷坷。然而现在的独子处于众星棒月的地位,加之许多家长对孩子娇惯、放纵,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俯首甘为孺子牛”。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听奉承话,在家长打造的“一帆风顺号”上做顺心事,好话赞歌听得进,批评逆语接受不了,经不起敲打,受不起挫折,容易失去平衡,给孩子造成一种“蛋壳心态”。  1.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向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新型

2、人才具备的精神品格是: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等。其中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其将来的成就与发展,而一个民族的心理承受能力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而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只能从挫折中来,即在挫折和磨难中造就儿童坚强的意志、优异的品格、超常的心理承受能力。  2.挫折教育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所谓挫折,是指人在通往目标道路上遇到障碍、干扰,使需要、动机削弱或停顿,简言之就是失利或失败。而儿童要探索创造,自然会遇到失败。可说儿童只有能应对各种挫折后,才能淡得上开发创造力,有所创新。

3、4  二、挫折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一般来说,儿童时期的挫折很多,但程度较弱。外因性挫折较少,而内因性挫折较多;持续性挫折较少,而暂时性挫折较多;实质性挫折较少,而想象性挫折较多。大多数是在不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上产生的。  但巴洛斯说过:挫折未必都是坏的,关键在于人对待挫折的态度。正确的对待挫折既有利于实现自已的目标追求,又能正确认识自我,能有效保护自已免受伤害。而消极对待挫折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使其紧张、焦虑、压抑、更加失意。常有以下表现:  1.攻击。儿童面对挫折而未能克服,产生低落情绪或行为上有过激举动。攻

4、击对象可能是造成挫折的人或物,也可能转向其它形式,如出风头,以强凌弱等,以此来寻求心理平衡。  2.逃避。不敢面对挫折,逃避造成挫折的人或物。有时表现出对挫折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或以大话了之等态度,以此掩盖其难言的心灵痛楚。有时表现出胆怯、不敢说话做事、不敢交往等,生怕再次失败,以此逃避现实,企图逃避挫折。有时甚至逃学或离家出走。  三、组织和实施挫折教育  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即然挫折是难免的,那么教师必须培养儿童如何应对挫折。  1.直面挫折,首先消除对挫折的恐惧心理。4  俗话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让儿童懂得

5、挫折存在的客观性,使之心理上做好准备,在读书、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等活动中都有可能遇到挫折。如果不能满足需要,达不到既定目标,失去个人所有……而儿童的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他律性,其判断主要取决于成人对挫折的判断和理解,因此,教师应首先消除对挫折的恐惧,敢于与儿童共同面对形形色色的挫折,并鼓励儿童迎难而上。同时运用一定的心理疏导策略和方法,真诚友好相待受挫学生,并恪守心理疏导的保密性要求。  2.因势利导,把握挫折情境的适度性。  挫折教育并非越难越好,越苦越锻炼人。教师所创设的迎难而上,即挫折情景,要做到因材施教,有不

6、同的难度和水平。每个儿童的挫折承受能力与遗传素质和入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有关,参差不齐。挫折教育既要提高儿童积极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能超过儿童的心理承受度。在设置挫折程度和频率时,应充分考虑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内在发展顺序,循序渐进,以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不能让挫折教育成为“折磨教育”。  3.身体力行,教给儿童战胜挫折的方法。4  面对失败,儿童难免失落,产生消极心理。因此教师要教育儿童独立解决问题,克服依赖性。因为儿童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关键还在儿童本身,谁也包办代替不了。同时教师在挫折教育中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儿童

7、喜欢模仿,而教师是最具说服力的榜样。所以教师首先要成为生活的强者,并在儿童面对因难时及时给予语言和态度上的鼓励、支持和指导,随时发现每个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运用物质的精神的方式予以激励,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使儿童逐渐形成对待挫折的积极态度和正确的行为方式。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如谈话、讨论、讲故事、指导课外阅读等向儿童传授战胜挫折的方法:  ①自我调控法。当挫折摆在面前,既不可畏惧而惊惶失措更不能掉以轻心、盲目乐观,要用坚强的意志使情感服从于理智,冷静的寻找解决问题,摆脱因境的方法。  ②自我鼓励法。面对挫折,鼓励儿童充满信心战胜挫折

8、。如让让儿童说,挺起胸膛,我比谁都高。有时也可用自我批评的方法制止那些不良的表现。  ③榜样参照法。教师经常为儿童树立榜样、宣杨英雄、讲述战胜挫折的经典故事,运用移情提高儿童的心理承受力。  4.协调一致,形成挫折教育的协同效应。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紧密配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