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ngo差异比较

中西方ngo差异比较

ID:24337277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中西方ngo差异比较  _第1页
中西方ngo差异比较  _第2页
中西方ngo差异比较  _第3页
中西方ngo差异比较  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方ngo差异比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方NGO差异比较内容摘要:NGO(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是一种非赢利性、非政府、自愿自治的正规化民间公益组织,在现代社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中国本土化NGO同西方NGO存在着诸多差别。为构建中国本土NGO理论,我们必须对它们之间差异有明确了解,这主要可以从二者先天自发获得的社会公共管理权限、同国家政权的联系紧密程度以及它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强度三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关键词:NGO差异比较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之简称NGO

2、,通常情况下,人们多将其认定为一种非赢利性、非政府、自愿自治的正规化民间公益组织。自20世纪90年代,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国已开始“大社会、小政府”的模式转型,正逐步向“以数目字管理”(黄仁宇语)的权力多元化和民主化趋势过渡。NGO作为一种非赢利性、非政府、自愿自治的正规化民间公益组织,在这种大氛围下便具有了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NGO主要特征包含如下几点:非政府性。它是一类独立自主,大多无需政府直接管理指导的民间组织;非赢利性。它本身不以任何赢利为目标,其大多数经费来源于社会集资、募捐和政府拨款,

3、尽管有时也从事某些经济活动,但这类经济活动获取的收益将被严格划拨给与宗旨相关活动之中;公益性。由于NGO处在国家同民众之间的中间地位,就必会时常关注一些跟国家和社会民众利益均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扶贫、教育等;自身权力的弱势性。本来作为一种民间组织,它们不大可能具有人们所说的行政权力。但随着市民社会(Civilsociety)日益兴起,NGO在中间地带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加之某些政府机关逐步将权力下放给它们,这样无形中就获得了相应行政权力。不过它们毕竟仅是民间团体,故除那些取得国家行政授权的NGO外,大部分均无法同行

4、政机关相提并论。  不过,任何概念都仅为语境(Context)化的概念,一切理念与制度都必然具有特定时空维度和典型本土化色彩。美国学者派勒(GrayPeller)指出,“企图固定一个表述的意义必然导致无限的逆行,意义最终是不确定的。”尽管到了今天,不仅民主、人权、法治一类观念早为中国人民所熟知,NGO话语也已广泛进入到日常社会生活各大领域,使得中国从一个凭亿万中小自耕农为主体的生存单元,由自上而下率而统之的专制体系一路向“以数目字管理”(黄仁宇语)的现代文明社会进行着质变。但倘若我们死板地按照西方建立在国家同社会

5、完全相对立、分离模式上的NGO概念来度量中国的此类组织,那么中国很可能不存在或基本上不存在NGO。毕竟中国的社会中间维持力量—NGO同西方相比,有着巨大差别,例如国内的共青团组织和大量事业单位,它们的成立往往不受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约束,直接划归党政机关领导,其内部工作人员的聘用甚至还要参加相关国家公务员选拔考试,这就明显同NGO的非政府性大相径庭。为了既能对本土NGO的进程与机制形成本土立场上的理解,又能对NGO特有禀赋形成中国人自己应有之批判意识,使“中国本土NGO特色”得以明确和定型,我们便必须将中西方NGO之

6、差异进行比较,从而真正领悟到中国本土氛围对NGO理论带来变革的可能性。    从先天自发获得的社会公共管理权限进行比较    先天自发获得的社会公共管理权限,即并非从国家公权力手中取得的,而是由自身组织成立伊始的职能中就获得的一种权力。在通常情况下,NGO权力不能与政府同日而语,但由于西方国家的“市民社会”氛围较浓厚,各类NGO如行业协会等不但可以管理许多公共性事务,甚至还能对国家经济政策施加巨大影响力来保护行业利益。可中国是个公权力极其强大的国家,民主制度还很不健全,事无巨细均由政府包办,故我们的NGO似乎难有

7、所作为,更谈不上通过正规立法、司法和行政程序来左右国家政策。也即是说,从表面上看,中国NGO权力的弱势性倾向更加明显。  但是,社会学告诉我们,人们通过长期共同的社会生活,在经历了无数次社会角色的失调和冲突后(社会角色,指与人们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社会角色失调则是指人们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失败的现象;社会角色冲突是指由于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不同类型角色规范存在着各种不同要求,诸如角色利益对立、角色期望发生差别或人们并未严格依照角色要求行事,而引起人们扮演具

8、体社会角色的矛盾与冲突),彼此间会产生出一种社会生活的共识和预期,这使得除国家外社会也必然会诞生相关的自发行政机制和权力行使者。现代的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是相当松散的。即便在中国这种行政权力及同国家行政权力紧密联系的完整社会组织网络异常强大的国家,控制力也是有限的。故而倘若我们将传统以血缘关系、宗族、地域及农村风俗建立的社团,甚至一些地下不公开、被取缔的社团(如农村秘密结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