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加强工艺管理 排除镀液故障

电镀加强工艺管理 排除镀液故障

ID:24399318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电镀加强工艺管理 排除镀液故障_第1页
电镀加强工艺管理 排除镀液故障_第2页
电镀加强工艺管理 排除镀液故障_第3页
资源描述:

《电镀加强工艺管理 排除镀液故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镀加强工艺管理排除镀液故障

2、第1一、提高认识,强化工艺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镀工艺管理上的加强,产品质量的提高,已经势在必行。然而笔者在接触和实践中发现,众多的工艺故障发生,产品质量的弊病,不是工艺本身有问题,也不是工艺配方误差大,而是在工艺管理上有缺陷。特别是忽视前、后两道工艺的规范,从而镀层发雾(低层)、起泡、亮皮、阴阳面、花纹、水迹等等一系列弊病出现,造成产品返工率扩大,成本上升,信誉受到影响。对电镀工艺前、后两道工序,要说最易解决,但也最难实施。主要是有一种误导的观点在操思想上,即:“我们原

3、来也是这样做的。”,从而一直使工艺管理上存在困境。为此,提高认识,实实在在的把工艺管理放在第一位,才是排除工艺弊病的第一关。二、铜—镍—铬体系中常见病疵:系统讲这个体系范围比较大,目前较多为广泛应用的工艺有:1.氰化铜—亮镍—铬2.氰化铜—光亮酸铜—铬3.暗镍—光亮酸铜—铬上述工艺,目前经常碰到的问题综述如下:1.碱铜槽:镀层粗糙,色泽猪肝色或暗红,阳极易钝化,工作电压偏高等。2.滚镀亮镍槽:工作电压高,电流效率低,光亮度不够,电镀时间与光亮剂说明书上不符,时间长。3.吊镀镍:小电流密区发暗,发黑,深镀能

4、力较差。4.光亮酸铜槽:光亮比例易失调,难调整。5.铜—镍槽中易有毛刺、花雾、壳皮现象。6.镀天线杆经常有少量壳皮现象。存在这些病疵的主要原因及纠正指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给予考虑:1.按工艺流程要求,健全工艺流程每一道工序,特别是清洗工序和活化工序。2.氰化镀铜槽液一般工艺成份应控制在:予镀铜:游离Na:Cu=0.6—0.8:1一般镀铜:游离Na:Cu=0.5—0.7:1含有酒石酸钾盐或硫氰酸盐的镀铜液中:吊镀:游离Na:Cu=0.6—0.6:1滚镀:游离Na:Cu=0.6—0.7:13.解决镀层的起泡、

5、壳皮的原因;首先要检查前处理的除油及除锈工艺。其在此我需要告诫一下的是,不同的油类要选择不同的去油法,不能一听这个介绍,那一个宣传,就用上去,因为各种零件在形状上,抛光的油迹各有不同,再加上各种材质不同,同时去用弱碱或强酸的去油方法,效果各有不同。如天线杆的壳皮,主要还是去油化抛上存在的问题较多,其次才是挂具结构上的原因。因为铜件不能用高温、强碱中除油,不妨大家可以一试。4.要解决光亮酸铜中光亮剂比例失调,难控制的问题,主要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要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维护管理上下一点功夫。特别对使用M.N.S

6、P的厂家,要摸索一条针对自己产品的添加经验来,很多厂家就是根据自己的产品制定了添加的量,从而一直来比较稳定。其次,选择比较单一添加方式的光亮剂:如“330”、“991”等系列易控制,光亮度又好的光亮剂,这样能有快又好解决比例失调的病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