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响生命的赞歌的论文

凑响生命的赞歌的论文

ID:24400167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凑响生命的赞歌的论文_第1页
凑响生命的赞歌的论文_第2页
凑响生命的赞歌的论文_第3页
凑响生命的赞歌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凑响生命的赞歌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凑响生命的赞歌的论文凑响生命的赞歌  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乡横岗小学周继章  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理念下人本化教育的体现,也是思想品德课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品德课程,应该力求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其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成为其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为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更要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上获得精神的体验,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去感受生命的可贵。下面,结合《同情帮助残疾人》(人教版第七册),说说本人的教学体会。  一、回归生活,让

2、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  生命是美丽的,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人要学会珍爱生命,更何况残疾人也有完整的生命。而我们知道,生活是生命的轨迹,生命的元基点应该是生活,所以我们就应该让课堂教学与生活发生链接,应该让生活为生命奠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然而,我们往往会忽视教育自身作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游离学生真实的生活,没有让学生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只凭借书本所列举的事例去想象、思考,这就让学生感受不到残疾人内心深处的痛楚,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能是隔岸观火

3、,难以投入,以致造成学生嘴上头头是道,课后缺少同情和帮助,知行脱节。所以,在教学该课感知课文时,应从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想象、灵性去直接感受、体味、领悟。提示学生一个人难免会受伤或生病,这谁都避免不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试说说受伤或生病后会给生活、学习带来什么不便?当你因受伤或生病带来不便,别人帮助你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进而让学生思考:“自己一点小毛病都有诸多不便,更何况是残疾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残疾人?”并结合导入部分“试一试”中的两道题,让学生体验一下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把学生的立足点移到残

4、疾人的身上,通过角色转换,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有利于学生直接进入残疾人角色,展开教学。然后,让学生学文,根据课文让学生讨论:赵敏为什么会担心?他担心什么?引导学生从残疾人遇到的生理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特殊需要两方面展开,这样,由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悟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帮助学生比较全面、深入地理解残疾人,学生易于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另一个道理即要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真谛。  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基本的途径是活动。”而思想品德教育要实现其学生的精神构建、灵魂塑造、人格养成,就必须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情感活

5、动过程。但我们的教学经常只是让学生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静态分析别人的做法,虽能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获得理性认识,但这种间接的做法在知识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却绝不能等同于直接地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造成知行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让学生讨论残疾人生活中会遇到道德情感困难,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理有据地分析出诸如“上下楼梯”“过马路”“下课做游戏”等许多困难和不便,但他们并没有真正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那么,如何唤起学生的真情,让学生体验感悟生命的真谛,解决知行脱节?教师应该在吃透教材,深入体会的基础上,抓住并巧妙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意

6、识地创设情境,如让学生尝试模仿盲人、哑子、聋子,或肢体残疾等不同的残疾人进行直接的活动体验,帮助学生“育情悟理”,从而使学生在带领情感的感受和感悟中,自然而然地同情残疾人的不幸,引发思想上与残疾人共鸣,能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想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然后,让学生讨论明白四(3)班的同学是从那两个方面来关心帮助赵敏的?从而让学生知道今后该怎样为残疾人排难解忧,同情和帮助残疾人。  三、交流互动,让学生体验生命的伟大。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是为鲜活的生命奠基,而生命需要尊重,需要交流,需要互动。在教学时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改变传

7、统的师生关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应该围绕着教材提供的话题或摄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典型事例,并凭借这些话题或事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情感,通过对话和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让学生去感悟、体验生命的伟大。所以,在指导学生行为时,要找出残疾人的闪光点,补充张海迪、保尔等典型事例,通过师生对话交流,让学生看到残疾人中的强者,他们同样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值得人们去尊重,他们是不幸的,但他们自强不息又是可敬佩的,他们的生命是伟大的,所以也需要人们去主动关心、同情和帮助,这也是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一个

8、表现。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可见生命教育的资源,也能在学生对课文内涵的另类阐释中发现,在思品教学中加强生命之教育,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