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ID:24437312

大小:6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_第1页
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_第2页
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陈景娜(吉林省长春市妇产医院新生儿科130042)【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发生的82例死亡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出血性疾病、新生儿感染、出生缺陷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及检查,预防早产及感染性疾病;避免产前产时室息因素可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关键词】新生儿死亡死因死亡率【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209-01新

2、牛JL死亡率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新牛.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我国新生儿死亡率已大幅降低[1]。木组资料通过对我院新生儿病区6年住院新生儿2412例中死亡的82例(病死率3.4%)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死亡相关原因,找出对策,从而提高救治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6.1-2012.12收治新生儿病人2412例,其中早产1611例;足月儿801例。死亡82例,其中早产儿66例,占80.5%;足月儿16例19.5%。死亡时间分析,生后24小时内死亡

3、37例,占45.1%;7天内死亡43例,占52.4%;28天内死亡2例,占2.4%。1.2.疾病分类按ICD—10标准分类。2.结果2.1.新生儿死亡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足月儿死亡16例,占同期住院足月儿2.0%(16/801),早产儿死亡66例,占同期住院早产儿4.1%(66/1611);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o低出生体重(<2500g)60例,占73.2%,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500g)27例,占32.9%;正常体重儿22例,占26.8%。新生儿死亡与母亲妊娠合并症、分娩并发症关系

4、母亲合并妊娠合并症的22例,占26.8%,主要为妊娠高血压、糖尿病、重度贫血、阴道炎,母亲有分娩并发症的38例,占46.3%,主要为胎膜早破、前置胎盘、产吋出血。死亡原因常见原因依次为早产因素、窒息、出血性疾病、感染、出生缺陷及产科因素。死因与胎龄的关系足月儿与早产儿死因构成也不尽相同,本组中,早产儿胎龄为28+6-36+5,死因依次为窒息、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出生缺陷、产科因素;足月儿胎龄为37+2-41+3,死因依次为窒息、感染性疾病、出生缺陷、出血性疾病、产科因素。死因与日龄的关系不同日龄的新生儿死

5、因构成也不相同,24小吋内死亡者死因依次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37.9%)、窒息(34.8%)、出血性疾病(10.6%)、感染(9.1%)、出生缺陷(4.5%)及产科因素(3.0%);7天内死亡者死因依次为窒息及合并症(39.5%)、早产及低出生体重(34.9%)、感染性疾病(14.0%)、出血性疾病(11.6%)。28天内死亡2例均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1.讨论经统计: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新生儿死亡第一位死因。导致早产的原因有多种: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证据都支持产前感染可导致早产[2],此外,早产与双胞胎或多胎

6、妊娠、胎膜早破、子宫畸形、妊娠并发症、孕期劳累颠簸、内分泌紊乱、吸烟、饮酒、吸毒等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产前宣教工作,做好孕产妇的分级管理,积极防治母亲的有关并发症,早期干预,防止早产,从而降低早产儿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3】。②窒息及合并症是新生儿死亡第二位死因,以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最见。其次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II多于1周内死亡,因此在围产期积极的防止和处理羊水和胎粪的吸入,使用规范的窒息复苏手法,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术非常重要。③出血性疾病占第三位,最常见的为颅内出血,肺出血和消化道出血也

7、占冇较大比例。新生儿出生吋常规注射维生素K1lmg,提高产科技术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伤会大大降低出血性疾病的发生。④感染性疾病以肺炎和新生儿败血症为最多见,因此进一步改善新生儿的监护环境,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减少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⑤因畸形而死亡的新生儿,心脏先天性畸形最多见,苏次为消化道系统畸形、神经系统畸形、多发畸形,为防止出生缺陷,应设置孕前预防、孕期检査、产后及吋干预等“三道防线”拦截出生缺陷。⑥因产科因素引起的新生儿死亡也不少见,因此,妊娠合并症,分娩并发症的筛查和治疗,是减少新

8、生儿死亡的关键[4】。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需要产科与儿科通力合作,产科重点抓好高危孕妇管理,适吋中止妊娠;儿科重点做好窒息复苏、呼吸管理、营养、预防感染等几个重要环节。参考文献[1]杜立中.新生儿疾病诊治进展U].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19(5):264-265.[2】邵肖梅,叶鸿硝,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丄[3】魏华莉,田硕.早产108例的病因及对母婴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