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研究进展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研究进展

ID:24487588

大小: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研究进展_第1页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研究进展_第2页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研究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研宄进展摘要: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是临床重点及难点,成为众多学者研宄的重要课题。由于多层螺旋CT可显示肺结节的微细结构,减少或消除常规CT扫描的容稅效应,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本文则对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关键词:多层螺旋CT;孤立性肺结节;应用;进展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及其健康查体的普及,使得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率日益升高。据相关数据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率约81.12%。然而,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仍是临床影像学诊断的难点。由于多层螺旋CT有着较高的密度及时间

2、分辨力,进而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1、孤立性肺结节病理基础及特征肺孤立性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PN)是指肺内单发直径小于3cm的肿块,形状如同圆形,并不伴随有肺不张、肺炎等病变。根据直径的大小可分为三大类型[1]:其一,结节(大于10mm小于30mm);其二,小结节(5-10mm);其三,微小结节(小于5mm)。根据高分辨率CT(HRCT)上的密度可将其划分为实性、部分实性、非实性的肺孤立性结节。一般情况下,肺孤立性结节直径越小,良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据相关数据的调查分析,小于5mm的结节

3、为恶性的发生率仅仅为1%左右,但超过5mm的结节恶性发生率约为25%。肺孤立性结节通常发生于患者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而转移性结节则常发生于胸膜下[2]。迄今为止,肺孤立性结节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已有学者认为不同类型肺结节的病理生理特点及血流动力学共同组成了肺结节动态增强的理论基础。由于新生血管可引起血管容积、灌注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引起血流模式的变化。同时,由于肺孤立性结节病灶较小,增加了诊断难度。2、多层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进展迄今为止,临床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常规CT、高分辨率CT

4、(HRCT)、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低剂量CT[3-6]。其中多层螺旋CT(MSCT)可直观的反应出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态,并立体显示结节全貌及其周围纹理关系,可帮助临床医师了解患者病灶的形态特征。在临床中,对肺结节的3D成像技术主要有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再现技术及表面遮盖法等,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中诊断方法有以下三种:2.1CT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可分为常规增强及动态增强扫描,无论哪一种增强扫描都是在不同病变的结节中血供量及血供变化的特点。常规增强扫描是在注射对比剂后早

5、某一时间点而进行扫描,通过病变不同的强化形式及强化程度来观察血供变化。但动态增强扫描则是在同一位置的多层螺旋CT而获得的不同时间孤立性肺结节图像[7]。临床中,不同学者的增强扫描方法不同,重要在于对比剂量、延迟扫描时间及注射流率方面。通过应用CT增强扫描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诊断,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高鹏宇[8]学者通过选取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得到: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后的CT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当CT值改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