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ID:24501165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_第1页
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_第2页
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_第3页
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叶常青璧山县人民医院康复科,重庆402760[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方案对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偏瘫患者84例,依据临床诊治方案的异同分为观察组(联用针炙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42例,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总结经验,指导临床治疗偏瘫实践。结果联用针炙治疗组患者在症状改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辩证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有利于偏瘫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神经、运

2、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jyqkin操作,尔后使用国产HM6805—Ⅰ经穴治疗仪进行电频针刺,采用连续波及疏密波相结合进行20min针刺。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每次取穴6~8个,1次/d,7d为1疗程,休息5d,可再行第2疗程,共6个疗程。②温针灸治疗。在针刺结束后,取上述穴位,用艾条一段长约2cm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也可使用回旋灸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每次15min。③结束治疗。针灸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配合

3、放松,轻揉上述刺激穴位,拿捏患侧肌肉,进行拍打及搓法结束。1.4疗效评定12周后对患者NIHSS神经功能缺损、FMA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进行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显效:偏瘫症状明显改善,能步行,上下肢肌力恢复2级以上;好转:偏瘫等症状有改善,肌力恢复1级以上;无效:治疗前后偏瘫等症状无明显改善。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3讨论偏瘫病因多样复杂,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密切关联,任何导致大脑损伤的原因都

4、可引起偏瘫,脑血管病是引起偏瘫最常见的原因[1]。临床实践中大多以常规治疗为主,尤其在急性期多是用西药诊治,而中医整体治疗能在恢复期有效疏通气血循环和血管通道,重建侧支循环和大脑皮层相应功能,其中针灸在偏瘫康复中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2]。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通过针刺与艾灸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大多数神经医学专家也认为,中风偏瘫的针灸治疗宜尽早介入,患者一旦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发展,48h即可介入针灸治疗。实践中我们发现,针灸治疗简便易行,穴位选取上主要以通络神经的穴位为主,除上述取穴方法外,对上肢

5、偏瘫还可取肩三针(肩髃、肩前、肩后)、曲池、手三里、养老、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下肢偏瘫取环跳、风市、髀关、伏兔、血海、鹤顶、膝眼、昆仑,阳陵泉透阴陵泉、足三里、悬钟、委中、承山等。在使用针灸时,穴位选择上还需根据临床中医辨证取穴,风痰火亢者取太冲、行间、大陵、风池;风火上扰取太冲、内关透外关、百会、水沟、风府,风痰瘀阻者取血海、三阴交、太冲、天突,痰湿蒙神取内关、大陵、膈俞、血海,阴虚风动者取肾俞、太溪、三阴交、太冲、行间、大陵、血海。研究表明针刺阴经腧穴可以提高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3],因此在辅穴中可以针

6、刺极泉(手少阴心经)、尺泽(手太阴脉经)、委中(足太阳膀胱经)等腧穴。针刺时要选择准确,严格消毒,每天反复刺激相同穴位易导致穴位疲劳现象,需要更换穴位。此外,在针刺同时不可忽视灸法的作用,偏瘫后患者气血耗伤,阳气亏虚,脏腑功能衰退、紊乱,艾灸有益气理虚,温通散结活血的作用应采用灸法对督脉、背俞穴、关元、神阙、足三里等强壮穴施灸。综上,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辩证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有利于偏瘫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