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鲁迅精文学精髓带入课堂

将鲁迅精文学精髓带入课堂

ID:2453765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将鲁迅精文学精髓带入课堂_第1页
将鲁迅精文学精髓带入课堂_第2页
将鲁迅精文学精髓带入课堂_第3页
将鲁迅精文学精髓带入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将鲁迅精文学精髓带入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将鲁迅精文学精髓带入课堂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学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虽然话有点言过其实,不过确实反映出了鲁迅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这样一句话也可以同样适用于我们教师,不论是文言文也好、作文也好,还是大师鲁迅也好,都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体现一位教师功力的地方。今天就来交流一下我对于鲁迅作品教学的一些看法。  我国著名人文学者、鲁迅研究家钱理群先生曾经说过“20世纪中国有了鲁迅,这是我们民族的大幸”。在革命时代,在学术界,鲁迅赢得了无限的敬仰和赞誉,而如今,他却在悄悄淡

2、漠,似乎与这个社会有了深深的隔阂。大多数人读过的鲁迅作品,仅仅局限于初中、高中语文课文上的篇目,似乎鲁迅和学习一样,成了很多人避之不及的东西。  鲁迅的伟大,在于他站到了思想的制高点,也正因为如此,他与普通民众产生了距离,与仅仅十几岁的中学生之间产生了看似不可能逾越的鸿沟。学生能够兴高采烈的看上一天漫画,能够跟着郭敬明的小说起伏跌宕,甚至也可以读读世界名著,看看余秋雨、周国平等当代学者的大作,但是仍然对鲁迅敬而远之。硬着头皮地“苦读”鲁迅远远谈不上品读、鉴赏,更无法感受作品的深刻寓意与鲁迅的人格魅力。要从根本上

3、解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的关键还是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变教学策略入手。4  一、提高教师素质,深入化解读  传授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准备好一桶水,因此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对于鲁迅的理解、对于鲁迅作品的感悟。鲁迅的作品很多,相关的研究资料也层出不穷,在大量阅读作品,同时与时俱进整理自己思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传授鲁迅的精神。教师心中要有一个自己的鲁迅形象,一个活生生,会说会动的形象。鲁迅是一位孤独的战士,当他在为民众浴血奋战之时,回头看到的却是大多数人冷漠、仿佛事不关己的沉睡者,在这种

4、境遇下,依然有为中华民族去除劣根的决心和勇气,背后是鲁迅深深的孤独和痛苦。他的文章并不求通俗易懂,只希望能有一些睁开眼睛的人读懂自己,然后去叫醒身边的人。鲁迅的很多文章,都透着这样一种凄凉的批判意味,一种明知不可得但丝毫没有退缩的奋争精神。同时鲁迅还是一位充满着诚与爱的人-这两个旧中国民族性格中最为缺少的东西-教师只有自己发掘感悟出这些情感要素,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改变教学策略,多元化解读  近些年来,初中语文的改革一直在摆脱政治教育的影子,早些年那些革命性、政治性非常强的文章已经从课本中消失,选

5、文更提倡人文性,更提倡多元化解读。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朱寿桐曾说:“尽管鲁迅总是向我们展示着他在思想深度、艺术创造和人格风范等若干方面的内容,但我们称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深刻的思想家时,鲁迅作为文学家的艺术风范常常在我们的学术阐述中隐退;当我们确认鲁迅卓越的文学成就时,鲁迅作为杰出的批判者和文化建设者的人格风范在我们的描述中常常显得较为遥远。这就是说,4我们的研究似乎很难将一个立体的鲁迅在一定的学术成果中完整地呈现出来。”。同时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语言的模糊性和意象的隐喻性,这就决定了对于文本的解读是丰富而复杂的,阅

6、读者的理解水平、思维水平,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不同,也就导致了对同一文学作品的不同理解。鲁迅的作品,教师可以有着不同的理解,学生同样要有自己的思路,而不能继续教参、教师为主宰的机械性、单一性的思路解析。课堂要更加民主自由,师生间有交流、有碰撞,从多个角度看待作品。  三、回归作品文本,人文化解读  曾读过一个《当代中学生对于鲁迅接受状况调查报告》,其中对鲁迅的评价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为伟大、正直、严肃、犀利、深刻、有思想的、有才华的、平易近人、苛刻、刻俗。学生对鲁迅的认识往往是难以接近,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语言上,他似

7、乎永远缺少亲和力,脸上始终没有笑容,身材瘦小、体格孱弱的鲁迅成为了能“刀枪不入”的金刚之身,是“非人的”存在。鲁迅的作品,也充满了对人性、对旧社会的犀利批判。  旧有的鲁迅作品的固定教学模式,一般是先交代背景、然后逐句逐段地分析深刻含义,最后归纳主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磨炼出对于鲁迅文章主旨的归纳,无非就是抨击封建专制主义的罪恶、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或者是解剖国民的劣根性,考试时可以作为“考试技巧”像贴标签一样直接贴上,但是学生真正理解多少,领悟多少?4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教学更提倡对于文本本来面目

8、的解读,不在学生接触文本前强加时代背景、教师的理解等这些附加的内容,而是让学生首先获得自己纯净的阅读体验。以往的教学中,过于关注鲁迅作品的思想性,但是其文学性,鲁迅作为杰出文学家的一面却往往被忽略,学生读不出鲁迅文章的美。对于鲁迅作品审美式的阅读,可以从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的文章中直接体现,这是一篇学生相对比较喜欢的篇目,原因就在于其中充满了孩子般天真的童趣,教学中便可以抓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