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倡言”与“创言”

“自言”、“倡言”与“创言”

ID:24538434

大小:11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14

“自言”、“倡言”与“创言”_第1页
“自言”、“倡言”与“创言”_第2页
“自言”、“倡言”与“创言”_第3页
“自言”、“倡言”与“创言”_第4页
“自言”、“倡言”与“创言”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言”、“倡言”与“创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言”、“倡言”与“创言”  摘要:鲁迅对某些语文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和他自身的语文实践并不一致,如他在言论上反古书、咒文言,行动上却读古书不辍,写文言不绝;他力倡废除方块字、实行汉字拉丁化,却又热衷汉字研究,敏于文字游戏;他倡导大众语,但写出来的却基本上是大众很难读懂的艰深之文。本文认为这些矛盾缘于鲁迅因“为自己和为别人的设想,是两样的”而产生的“自言”与“倡言”两种不同的言说姿态以及鲁迅意在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的“创言”追求。  关键词:鲁迅自言倡言创言语文实践  在中国,语文独立设科始于20世纪初,它是现代教育制度与学科体系在

2、中国确立发展的产物。中国现代语文的确立离不开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健将的理论倡导,而其发展成熟又有赖于周氏兄弟、朱自清、老舍等语言文学大师的写作实践,有赖于叶圣陶、黎锦熙、朱光潜等语文教育家的耕耘与探索,他们共同推进了中国现代语文及语文教育的发展,其中鲁迅尤其值得关注。首先,鲁迅不仅经历了中国语文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而且是这一转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卓越实践者――他是白话文最坚决的倡导者,并以其极具魅力的白话写作确立了现代语文的地位;其次,鲁迅的语文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14他语通中、日、德,文兼创编译,文言、白话俱佳,文学(文)、应

3、用(文)兼备;第三,鲁迅通达的语文实践与其对某些语文问题激进的态度和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开其中隐含的矛盾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鲁迅的语文观与语文成就,而且会使我们对中国语文现代转化过程中的得与失有更清醒地理解与认识。  一、鲁迅语文实践中的“言行不一”  1.言论上的反古书、咒文言与行动上的读古书不辍,写文言不绝  1925年《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鲁迅的应答不仅在当时引发了一些人的驳难和攻击,至今亦为某些人所诟病,因为其中有言:“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1]其实鲁迅这样说并非心血来潮的标新立

4、异,故作惊人之语,因为早在1919年,他在私人书信中就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中国古书,页页害人”,甚至说:“汉文终当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存之道。”[2]这几乎是宣判了“中国书”和“汉文”的死刑,而“中国书”之不当看,在鲁迅看来除因其充满了陈腐的观念,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它们是用“汉文”――与现代生活相脱节的传统文言――书写的。五四前后,围绕中国书面语言是继续使用文言还是大力推广白话这个问题,新旧两派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鲁迅是最坚决的反文言、倡白话者,他说:“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

5、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坠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3]然而,鲁迅一生读古书不辍,写文言不绝。且不说他之辑录《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校勘、整理《云谷杂记》、《会稽郡故书杂集》、《嵇康集》等文言著述,单是他兴之所至抄录的古籍就很可观――14目前存留下来的像《式训堂丛书》、《汉学丛书》、《李义山杂纂》这类古籍手抄稿就有数十种之多;鲁迅并不只是抄、校前人的文言著述,他自己也用文言著书立说,《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即其代表性的学术成果;鲁迅

6、的文言书写还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史研究领域,意在介绍异域科学、艺术、文化思想的《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说?》、《破恶声论》等亦出之以文言。如果说鲁迅用文言翻译《域外小说集》,创作《怀旧》是因为当时新文化运动还没有发生,文言还是主流书面语,那么,在白话已基本取代文言成为社会主流书面语之后,鲁迅是否就不再使用文言了呢?他跟章士钊打官司时的诉状和互辩书(写于1925年),他为曹靖华之父所写的教泽碑文(写于1934年),还有不少私人书信都是纯正的文言文;而鲁迅的旧体诗写作贯穿一生,在20世纪30年代似乎还达到了高潮;与他

7、的新诗相比,旧体诗不仅数量更多,影响也更大。  2.力倡废除方块字、实行汉字拉丁化与热衷汉字研究、敏于汉字游戏  鲁迅力倡废除方块字、实行汉字拉丁化。鲁迅致力于中国文字拼音化的工作开始得很早,1913年2月,他被教育部选聘为读音统一会会员,参加了制定注音字母的工作[4]。20世纪30年代,他针对汉字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答曹聚仁先生信(1934年8月2日)》、《门外文谈》、《汉字和拉丁化》、《中国语文的新生》、《关于新文字》等,认为“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5],“方块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

8、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6]“要推行大众语文,必须用罗马字拼音(即拉丁化)”[7]。拉丁化文字,“只要认识二十八个字母,学一点拼法和写法,除懒虫和低能外,就谁都能够写得出,看得懂了。况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