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解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

新常态解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

ID:24542588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4

新常态解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_第1页
新常态解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_第2页
新常态解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_第3页
新常态解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_第4页
新常态解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常态解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常态解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文/洪小芝【摘要】今年7月以来,宏观政策重心从稳增长转到促改革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提到了“新常态”,由此“习近平新常态”成为继“克强经济学”之后的又一新型词语。本文试图从宏观经济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提出四种解释,同时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做一简单分析。..关键词习近平新常态;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简介】洪小芝,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金融贸易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金融理财、资产管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调研时强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大家把这一提法称之为“习

2、近平常态”。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会降下来;二是结构调整将成为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常态”;三是“保就业”代替“保增长”成为宏观政策目标;四是消化前期政策,发掘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成为宏观政策的新常态。一、经济增长速度的新常态:潜在增长率降低中国未来经济潜在增长率将会降低已经成为共识。从供给端来看,经济的潜在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本和要素生产率。对于中国经济过去高速增长而言,贡献最大的是廉价劳动力,其次是资本流入,技术水平居最后。资本的本性是“逐利”,流入或流出没有必然的方向,且国内资本积累已经到一定程度,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资本不是大问题。提高要素生产率自然

3、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提高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并不存在什么实质性阻碍因素。因此,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而言,最为掣肘的就是人口的变化,即人口红利的消失。根据民生证券的统计,过去近4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口抚养比从78.5%一路下滑至37.8%,劳动力人口即15~64岁人口占比从57%升至74.5%,在此带动下,国民总储蓄率从30%左右大幅攀升至2008年的53.4%。但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迎来拐点,劳动力人口比例开始下降,老龄人口占比加速上升。未来10年,计划生育对人口结构的冲击将加速显现,老龄化趋势将愈发明显,劳动力人口占比将降至70%以下。人口结构的恶化会拉低储

4、蓄率,抬高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从而拉低经济的潜在增速。中国目前已经采取一些政策来缓冲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如“单独二胎”的放开等。从需求端来看,中国的房地产和全球化对中国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处于产能过剩阶段,未来很难再依靠房地产发展来支撑经济长期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上升也会降低对房地产的需求。全球化依然是世界的发展趋势,不过由于过去十几年全球化发展过快,相关治理机制没有跟上,因此带来了很多问题,最为核心的就是全球贸易的不平衡。目前而言,全球经济正处于再平衡过程之中,各国的“去杠杆化”仍未完成,因此外部需求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增长也难以贡献较大的力

5、量。因此,从供给端和需求端综合来看,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必然会降低,中国将从之前的高速增长状态切换到中高速增长状态,即中国经济增长将呈现“新常态”。我们需要适应这样的新常态,保持平常心。二、结构调整是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常态”传统的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中国经济必须顶住阵痛加快结构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供给端来看,人口红利消失已经是大势所趋,但经济领域还存在许多被压抑的资源,制度建设还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因此释放压抑的经济资源和制度红利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突破口。从需求来看,房地产的贡献已经到头,全球化带来的外需也处在缓冲时期,因此需求的提高需要激发内需。所有这一切,都需要

6、改变以前的传统增长模式,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习近平强调,“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过去10年是结构失衡的10年。从产业结构看,加工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而服务业产能却严重不足,看病难、上学难、融资难问题突出。从需求结构看,投资和出口超常增长,而消费占比不断下滑。从地区结构看,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崛起,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未来10年,必须通过优化结构,缓解失衡,当然,这个再平衡过程中的阵痛在所难免。三、宏观调控目标的新常态:保就业由于潜在

7、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因此一味地保证经济增长维持在某种水平之上会有失科学和公允,会带来许多潜在的长期问题,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是不是既然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了,我们就不要再“保”,而是听凭其自由滑落呢?很显然,这种观点也是极其危险的。经济增长的急剧下滑会引发社会经济秩序混乱、金融危机、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等社会问题,所以经济增长还是要保的,问题是要保在哪个水平?李克强在多次讲话中提到,我们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我们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也就是说把增长保持在“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