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ID:24620004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_第1页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_第2页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_第3页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要:在推动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师生互动的建设,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活动;探索发现;讨论启发;质疑释疑;总结提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越来越重要。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主体性、能动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实验、自学、思维、计算、文字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呢?从笔者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活动、学生个体活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有机地结合不失

2、为一种有益的方式。主要应从“探索发现、讨论启发、质疑释疑、总结提高”四个方面入手,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进而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具体措施如下。  1运用“探索发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4  兴趣会产生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同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结合本班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不要偏难,也不能太易,达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跳一跳就能摸得到的目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活动范围和思维空间,打破了传

3、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2运用“讨论启发”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  讨论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讨论是拓宽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群体间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而且讨论还有利于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造亲切、平等、和谐、愉悦、积极、向善、向上的轻松课堂气氛,更进一步完善学生健康的人格。例如: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文中多次写“我”的流泪,我们怎么看待作者的流泪?问题一提出,全班同学就

4、像烧开的水,一下子沸腾起来,以四人为一组讨论开了。我观察到,有些小组争论得面红耳赤,各自畅谈自己的观点;有些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从不同的角度谈到对自己的启示;有些小组,干脆每人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由组长记录下来。四人说完后,组长把每个人的观点综合起来,概括成本组共同的观点……每小组又把各自的观点在大课堂上展开讨论,说得大家心服口服,在大家的讨论中,学生们都从文中找到了人们心中那种父爱虽无言,但恩重如山,情暖如阳的感觉,那种对子女无私无言的爱,化作那熟悉的背影,平凡而真诚地打动了几代人。这种“背影”活灵活现地浮现在大家的眼前。  3运用“质疑释疑”碰

5、撞出学生的思维火花4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民主,多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质疑,在不断的质疑中,找到问题的因果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存在的症结。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激情也释放出来了,学生灵魂深处的东西坦露了,学生自然就会自主地学习了。这种探索学习的乐趣不再属于少数优等生了,学生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内心深处的想法、个人顿悟的火花,一一表现出来,有机地融合到课堂的主题活动中,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开

6、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的智慧在这里碰撞、情感在这里延伸、思维在这里发散,学生自己为自己创造了一片学习的蓝天。语文课堂教学着眼于师生的质疑释疑,学生在这里体验成功、收获快乐。例如我在教学《出师表》时提出:诸葛亮在出师伐魏前,给后主刘禅推荐郭攸之、费?、侍郎董允等大臣和将军向宠时,诸葛亮的用人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在大家的质疑中,大家对诸葛亮推荐贤臣的看法各异。有的说:诸葛亮为刘禅推荐的这些人都是贤臣、能人,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有的说:天下形势严峻,诸葛亮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的遗志,为之举荐贤臣、良将等人,并让其合理安排内

7、政、军政,这些人都会忠心于蜀汉,不辱使命。  4运用“总结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结提高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如学生总结学习新的知识的收获,在遇到困难时怎样克服,出现疑问可以与老师、同学辩论到面红赤耳时,是坚持还是退却等。  在师生之间的活动中,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而“不教”是为学得更多、更好。“不教”不是目的,但“教”4要有法,要得法,要合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师生活动中,我们只要合理运用好师生之间的互动,真正把学生的学习权还给学生,任何目标、任何标准都会实现。把更多的所知,更好的状态留给学生,教学相

8、长,让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叶绍均、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商务印书馆,1942年。  [2]张志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