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神经”和“体液”的迷雾,看清调节本质

透过“神经”和“体液”的迷雾,看清调节本质

ID:24634458

大小:12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5

透过“神经”和“体液”的迷雾,看清调节本质_第1页
透过“神经”和“体液”的迷雾,看清调节本质_第2页
透过“神经”和“体液”的迷雾,看清调节本质_第3页
透过“神经”和“体液”的迷雾,看清调节本质_第4页
透过“神经”和“体液”的迷雾,看清调节本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透过“神经”和“体液”的迷雾,看清调节本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透过“神经”和“体液”的迷雾,看清调节本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调节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关系如何,哪些是重要考点……下面我们就来揭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层层神秘面纱,看看其本质。  【知识梳理】  一、神经调节  1.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  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的  影响兴奋传导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  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

2、感觉又无效应神经  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17  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只有感觉无效应联系反射弧的各部分是由反射活动连接起来的,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进行,因此,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2.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特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传导方向:由兴

3、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①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②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过程:兴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②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③能量变化:电能→化学能→电能。  ④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突触前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多数情况)。17  特别提醒:①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含量较多,主要与其代谢及分泌功能有关。②突触前膜

4、释放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主要利用膜的结构特性――生物膜的流动性,此过程消耗能量。③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④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组织液。⑤―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完成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及要点分析  1.血糖平衡的调节  (1)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它的作用结果是增加血糖的消耗,减少血糖的来源。  (2)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主要)、肾上腺素等,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

5、经――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通过体液调节发挥作用,神经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体温恒定的调节  (1)人体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机体体温的平衡。只要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就一定有“机体产热量=机体散热量”。  (2)体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但主要是甲状腺激素。  (3)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17  3.水盐平衡的调节  (1)都是在神经和激素调节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实现的(最终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

6、管,由重吸收作用实现)。  (2)水平衡调节既有行为调节(饮水),又有生理调节;无机盐平衡调节主要是生理调节。  (3)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抗利尿激素合成部位是下丘脑,贮存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5)调节中枢:高级中枢和渴觉中枢是大脑皮层,低级中枢是下丘脑。  4.下丘脑的功能  作用举例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内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感觉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传导传导细胞外液渗透感受器发出的兴奋,到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产生渴觉【能力提升】  一、方法技巧 

7、 1.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B)。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粗大)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与后角(狭小)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与“―<”相连的是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17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无反应,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有反应,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B),反之则为传出神经(E)。  2.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膜电位

8、测量时。  ①静息电位:如图甲所示,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外侧相连,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②动作电位:如图乙所示,灵敏电流计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