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桥头跳车病害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析桥头跳车病害原因及防治对策

ID:24663368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5

浅析桥头跳车病害原因及防治对策_第1页
浅析桥头跳车病害原因及防治对策_第2页
浅析桥头跳车病害原因及防治对策_第3页
浅析桥头跳车病害原因及防治对策_第4页
浅析桥头跳车病害原因及防治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桥头跳车病害原因及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桥头跳车病害原因及防治对策薛爱萍(江苏金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500)【摘 要】桥头与路基差异沉降引起的公路桥头跳车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的日益重视。本文通过对公路桥头跳车产生原因分析,并针对各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对指导实际施工中具在一定的意义。.jyqk以上,甚至高达10m以上。高填土对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陷,一般变形稳定历时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按土力学计算和施工规范规定,填土高度>6m的路基,路基沉降范围在8~20cm,当填土高度更高时,沉降更大。1.5 桥台伸缩缝的破坏及路面渗水等雨水渗入台背

2、后使路基产生病害,导致该处路基填土流失而发生沉降,从而形成跳车,甚至形成桥头空洞。2 桥头跳车的防治对策既然桥头跳车主要是由于桥头和台背路基的沉降差引起的,那么只要尽力减少两者的沉降差,也就基本解决了桥头跳车发生。针对桥头沉降的各种因素,可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在工程实际施工中一般采用以下处理方法:2.1 桥台软基处理对软弱地基处理是控制桥头跳车重要措施。对于台前不良地质地段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处理软基现在国内有换填法、超载预压、塑料排水板、粉喷桩复合地基等常用方法。就目前情况看,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效果明显,施工工期短,但费用高;超载预压一般可利用施工荷载作为软基预压荷载,但

3、施工工期较长,剩余沉降量也大。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不同方法,目的使地基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下面重点介绍采用深层搅拌法加固桥头软基的方法。深层搅拌法是用于加固饱和粘性软土地基的一种方法。目前应用最多的为水泥粉喷桩,一般采用专门深层搅拌机械设备,将搅松的土体与喷出的浆体或粉体固化剂(如水泥等)经叶片搅拌固化并吸收四周水分,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复合地基,从而进一步提高桥头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水泥搅拌桩加固软粘土地原理是在加固过程中发生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应;水泥水化天生钙离子与土粒的纳离子交换使土粒形成较大团粒。这些反应使土颗粒形成凝胶体和较大颗粒;颗粒间

4、形成峰窝状结构;生成稳定的不溶于水的结晶化合物,从而增加软土强度。采用石灰粉喷桩加固软粘土,其原理与公路常用的石灰加固土基本相同。石灰与软土主要发生以下作用:石灰的吸水、发热、膨胀作用;离子交换作用;碳酸化作用(化学胶结作用)、火山灰反应以及结晶作用。这些作用使土体中水分降低、土颗粒微聚而形成较大的团粒,同时土体化学反应生成复合水化物与土颗粒粘结在一起从而改变了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对于利用深层搅拌法处理台后路基时,应当特别考虑桩长及置换率。据资料表明,一般以为桩长在l0m左右比较有效,置换率以15%~25%最佳。工程中通常路中心处的桩较长,路肩处较短;在近桥台处桩长些,在一般路段处桩短些。

5、粉喷桩固结法适用于深层淤泥软粘土地基,加固效果明显,工后沉降少。施工过程中路基填土速率不受限制,且无振动、无污染,对四周环境和建筑物无不良影响,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2.2 填料选择及填筑条件许可时,首先应选择板体性好、可压缩性小、透水性强的材料,如卵砾石、碎石土及砂砾土等,并要求填料级配适当。采用非透水性土,当为粘土或粉质亚粘土时,应掺入石灰进行改良;当为塑性指数较小的砂土、亚砂土或粉土时,应掺入普硅水泥进行稳定。桥梁、涵洞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台高加2m,底部为距基础外边缘3m,桥台台背填土高度小于8m者,在其高度范围内应全部利用符合上述填料要求的材料回填。台背填土使

6、用大型压路机压实有困难时,可采用小型机具认真夯实,填土厚度适当降低;压实度标准应不低于96%。2.3 桥台上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如何消除和减少结构突变影响,使两个不同介质在形变上能平顺过渡,一般采用在桥台处增设钢筋混凝土搭板,搭板一端放在桥台上,并加设防滑锚固钢筋。另一端置于枕梁上。枕梁处路堤局部范围,是应力集中的部位,也是变形最敏感的部位,因此,在该局部范围应作特殊处理。枕梁处路堤可设置碎石桩或水泥石灰桩,以形成局部复合路堤,改善枕梁及其下部路基土承载能力,减小该处沉降。采用预留反向坡度,即搭板与桥台连接处标高一致,而与路面连接端则高于设计标高,形成一个预留的反向坡,坡度大小根据路桥之间的

7、沉降差而定,此法的关键在于考虑路线纵断面平顺的前提下,确定沉降差和预留反向坡度。搭板可水平放置,也可倾斜放置。搭板按简支梁设计,经实践检验,设置1.5m宽路肩可以使搭板底部最大弯拉应力减少20%左右,因此,设置搭板时,应注意修筑好路肩,以改善搭板的受力状况。搭板的长度确定至关重要,其长度与路堤填高成正比,并与路基状况有关。依据实际沉降差的大小来确定搭板的总长,是成功防止桥头跳车的重要技术措施。一般地说,设置与否需论证确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