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效果策略分析

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效果策略分析

ID:24686296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效果策略分析_第1页
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效果策略分析_第2页
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效果策略分析_第3页
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效果策略分析_第4页
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效果策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效果策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效果策略分析  初中物理离不开实验教学,如何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验的效果呢?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就该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设置问题,增强观察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提高实验的效果,关键在于要让学生知道要观察什么?思考什么?即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探究的原因,该实验对物理知识学习有什么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是设置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时积极地进行思考.  1.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时,笔者给学生提供器材:灯泡、电池、铅笔芯、开关,将几个器件用导线连接组成串联电路,提出问题:“如果闭

2、合开关,灯泡会不会发光?”借助这个问题,笔者在演示实验时,学生的实验观察就有了目的性,结果发现“灯泡亮了”,很自然地就在想“说明什么呢?”说明电路是通的,铅笔芯是导体.接着,抛出问题:“如果改变铅笔芯的长度,灯泡的亮度会不会变化呢?”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注意点集中在灯泡的亮度变化上,变不变?怎么变?继续观察实验,结果发现随着铅笔芯的长度的减少,灯泡的亮度越来越大!那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学生将“电阻的阻值与导体的长度有关”5这个概念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引入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构造,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学生很自然地会生成问题:  (1)电阻丝上的绝缘漆

3、好像被刮去了一些?为什么要刮去?  (2)有4个接线柱,如何接?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摸索,接入2个接线柱去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有学生自己体验和发现的规律,这样考试时实验题才不容易错.  1.2设置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实验  [HJ]分组实验灌输不行,学生缺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体验度不够,思维发展程度有限,完全放手也不行,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有序的设计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更好地发展,为了更好地导学,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设置结构合理的导学案,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借助于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物理实验,摒弃了传统的老师讲实验,最后学生简单走个过程的灌输式实验教学.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出发

4、,从大脑中搜索原有知识和实验方法,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方案,接着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可行不可行做了就知道了,如果结果与实验目的偏离太远,说明自己的方案出现了问题,可以猜想问题出现在哪里,带动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规律发现的主动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2注重实验解释的科学性、准确性5  物理是逻辑性、科学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或是学生分组实验,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知识的得到应该是建立在对实验科学的解释上的,为此我们的解释必须注重科学[HJ1.3mm]性和准确性.  例如,

5、在和学生一起探究“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时,整个课堂教学要以实验活动为主,实验能够观察到如下的现象:在烧瓶中装部分水,借助酒精灯加热使水沸腾,读出此时温度计的读数,接着停止加热,水停止沸腾,用瓶塞将烧瓶口塞住,倒置,用冷水浇烧瓶,结果发现烧瓶中的水再次沸腾,此时水温明显小于100℃.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烧瓶中水的沸点降低了.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个要给学生讲透:因为往烧瓶上浇冷水使烧瓶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烧瓶中的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  3提高实验装置的简便性  课堂实验活动不应该太复杂,实验的目的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或是为了辅助理解和掌握概念,或是为了渗透一种重要的物理学研究方法,

6、过于复杂和器材要求过高,会分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注意力.我们教学中要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上优化我们的实验,让实验操作更简便,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  例如,在和学生讲“压力作用效果的决定因素”实验,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就手边的生活用品去自己体验,也可以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再例如,“摩擦起电”这个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于自己一直在使用着的塑料尺与自己的头发进行摩擦,观察塑料尺将轻小的纸屑吸引住来进行验证.  再例如,“声音的产生条件”中的“振源”这个条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话,同时触摸自己的喉咙,自己去感受声音产生时发声物体的振动.5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物理源自

7、于生活,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学生身边的常见的用品及材料来完成实验,借物言理,而且用这些学生熟悉的器材做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提高物理学习和实验探究的积极性.  4要渗透创新意识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渗透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认知最大化发展.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学生要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