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反思

ID:24741076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反思_第1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反思_第2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反思  新课程标准已经开始实施,我们的课堂面貌焕然一新,美国教育学家Lynda Fielstein & Patriciav Phelps指出: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自己看做是课程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教材的执行者。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师生共同提高、共同建构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赋予师生关系的全新内涵。  但是不能否认,也有些教师由于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甚至完全把“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对立

2、起来,因而导致了教学行为又陷入了新的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过于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敢进行大胆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对违反纪律的学生不敢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教育,使教学由“自主式”变成“自流式”,由“开放式”变成“放羊式”,致使教学在混乱无序的状态下进行,使活动失去了实效;二是教师过于担心“满堂灌”而一味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学生不易懂的重点知识也不敢进行讲述,使得没有将有些基本知识讲清楚,学生不理解;三是当学生认识上有偏差时,教师不能及时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当学生活动中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利用这些转瞬即逝的教育

3、资源,从而影响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这些情形显然不利于发挥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也与该课程的价值期待相背离。3  心理学家指出,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教师必须从两方面努力: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二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诱因条件。  讨论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成功的讨论,特别是当教师也以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支持者、帮助者的角色参与其间的讨论,有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平等互动的多向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解决重点疑难问题,促使师生在交流、思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彼此之间的真挚感情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扫描认识上的盲点,作出价值上的判断,走出行为上的误区”。  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讨论的特点、作用和针对性,适度把握讨论的内容和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教给他们讨论的方法。一般来说,就内容而言,讨论的问题应当是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或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较简单和较难的内容不适合小组讨论;就时间而言,讨论的时机应当是当学生普遍难以找到答案时,当学生的意见有分歧而难以统一时,当学生对教

5、师的或者书本的结论不认同时,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在讨论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安排好小组长负责各组的活动,帮助小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3  另外就是要引导学生科学探究。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中的各个部分。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其一,探究主体不明确。是教师的探究还是学生的探究,还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探究?从新课

6、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出发,我们认为探究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二,探究的目的层次不明确。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必须通过每一节课来体现。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探究课的目的应该是有多侧重的,不能一味地强调探究问题的结论。  其三,探究过程和方法不明确。这里说的“不明确”,并不是说教师对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不清楚,而是说教师往往是在自己拟定好的一种探究框架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一个变化因素很多而又可控制、可影响的过程。教师要给出适当的问题情境,这是引

7、导学生沿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的前提。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估计。  总之,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教育事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极高明而道中庸”,把握各种问题的对立和统一,寻求平衡,促进发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健康地向深层次推进。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第九中学)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