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

ID:24822378

大小:68.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_第1页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_第2页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_第3页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袁烨1容慧2(1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韶关512026;2韶关市中医院广东韶关512000)【摘要】目的:探讨常见中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案。方法:将我市中医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应用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类型、用药途径以及病人性别、年龄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5;年龄在40以上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年龄<40岁者(P<0.05);毒性反应发生率最高,同时过敏反应、副反应和三致反应所占比例也相对较高;注射给

2、药发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内服和外用给药,P<0.05。结论:临床应用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临床上应当从加强药物管理、药物研究、辨证用药,把握好用药剂量,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等方面采取措施,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关键词】不良反应;中药;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266-02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因使用药物而引发的不利于实现治疗目的的各种反应[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应用的H益广泛,其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也有不断增加趋势,所以分析常见中药的不良反应,对于有效

3、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实现合理用药只有重大意义[2]。木研究选取了78例应用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用药途径以及病人性别、年龄等情况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应用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78例患者作为研宄对象。观察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并对患者的用药途径、药物配伍情况、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冋顾性总结、分析。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旮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在发生不

4、良反应的78例患者中,有26例因没奋辨证施治所致,16例因用量、用法错误所致,11例因疗程不当所致,18例因中西药配伍不当所致,7例为其他因素所致。2.2性别、年龄分布78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详见表1。从表1可知,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0%,男性为41.0%,女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5;年龄在40以上的患者共55例,占70.5%,显著高于年龄<40岁的患者(29.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表1中药不良反应的性别、年龄构成情况2.4用药途径78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7例的给药途径为外

5、用,占9.0%,11例为内服,占14.1%,其余60例的给药途径为注射(静脉注射36例,占46.2%,24例为肌内注射,占30.8%),占77.0%。注射给药发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内服和外用给药,P<0.05;在注射给药中,静脉注射占46.2%,明显比肌内注射(30.8%)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在中医药理论中[3],辨证施治是艽精髓,在砬用中药前,必须对中医药相关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根据辨证原则用药。比如感冒可分为表里两盛、风热、风寒等类型[4】,在用药吋若部分症候,均使用辛凉解表之药(VC银翘片、双黄连UI服液)

6、,就会加重风寒感冒者的病情。在本组病例中,就奋26例因未辨证施治而引发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中,即便用药、辨证均准确无误,但用量过人也可增加不良反应风险,用量过小则难以达到治疗效果。部分医师在应用一些中成药(如云南白药、梅花点舌丹、六神丸、龙胆泻肝丸等)吋,由于对其成分不甚明确,大剂量应用就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等不良反应。本组病例中,有16例因用量、用法错误而引发不良反应。此外,疗程不当、药物配伍不当等也可引发不良反应,本组病例中有11例因疗程不当所致,18例因中西药配伍不当所致。本次研究还发现,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较多,最多见的是毒性反

7、应、过敏反疲、副反应和三致反应。其中毒性反应所占比例最高(29.5%),这表明中药并不是完全无毒副作用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切忌滥用中药。同吋,在临床用药中还应避免长期应用有较大毒性的药物,并严格控制要药物用量。本组病例中,中药不良反应在老年和女性人群中分布较多,所以针对老年及女性患者应当加强药物监测和病情观察,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中药不良反应还与给药途径冇关联,与外用、口服给药相比,注射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更大。所以,临床上在选择用药途径吋,应当根据患者病情、药物情况来决定,尤其是注射给药,更要特别重视用药的安全性。参考文献[1】张洪.中药的不良反

8、应与临床合理用药[」].中国医药导报,2009,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